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丹五倍子水

黄丹五倍子水

《古今名方》:黄丹五倍子水

药方名称黄丹五倍子水

处方黄丹 枯矾 明矾各12克五倍子百部各15克雄黄白芷白鲜皮硫黄各6克朱砂轻扮各3克蛇床子附子白风仙花各9克 陈米醋1.5升

制法上药分别研末。将陈米醋放铁锅中,煮沸后,加入黄丹,用筷子搅匀,再下五倍子百部蛇床子、白附子白芷白鲜皮、白风仙花等细末搅匀,然后徐徐入枯矾等六味药末,搅匀后,离火即得。

功能主治消风止痒,收敛燥湿,攻毒杀虫,生肌敛疮。治一切癣疮、鹅掌风、灰指甲等。

用法用量使用前先用西杉木杉木叶,或松木片,或松针,选其中一种置火上烧烟,以手掌烤熏之,然后取药液10~20毫升擦手或泡手(泡后药液留下再用),泡后不要用水洗,一日三次。

摘录《古今名方》

《古今名方》引赵乐闻祖传验方:黄丹五倍子水

药方名称黄丹五倍子水

处方黄丹12g,枯矾12g,明矾12g,五倍子15g,百部15g,雄黄6g,白芷6g,白鲜皮6g,硫黄6g,朱砂3g,轻粉3g,蛇床子9g,白附子9g,白凤仙花9g,陈米醋1500ml。

制法分别研末,将陈米醋放入铁锅中煮沸后,加入黄丹,用筷子搅匀,再下五倍子百部蛇床子、白附子白芷白鲜皮、白凤仙花等细末,搅匀,然后徐徐入枯矾等其余6味药末,搅匀后,离火即得。

功能主治消风止痒,化腐消瘀,活血通络,和营消肿,清热解毒,收敛燥湿,攻毒杀虫,生肌敛疮。主一切癣疮、鹅掌风、灰指甲等。

用法用量使用前,先用西杉木,或杉木叶,或松木片,或松针,选其中1种置火上烧烟,以手掌烤熏之,然后取药液10-20毫升擦手或泡手(泡后药液留下再用),泡后不要用水洗,每日3次。

摘录《古今名方》引赵乐闻祖传验方

猜你喜欢

  • 蝉壳散

    《圣惠》卷八十三:蝉壳散药方名称蝉壳散处方蝉壳(微炒)1分,桔梗(去芦头)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分,人参(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半夏半分(汤洗7遍去滑)。制法上为细散。功能

  • 斗门丸

    药方名称斗门丸处方附子1枚(重18克,炮,去皮、脐,尖)硫黄(别研)肉桂(去粗皮)龙骨(别研)诃子(煨,去核)丁香干姜(炮)各7.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温阳止泻。主小儿肠胃

  • 左金汤

    药方名称左金汤处方川连(或生,或炒,随酌)吴茱萸(汤泡)制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竹茹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转筋,手足寒,心烦热渴。用法用量加藿香,水煎服。摘录《随息居霍乱论》卷下

  • 龙骨丸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龙骨丸药方名称龙骨丸处方白龙骨7.5克 胡粉9克(炒微黄)黄连7.5克(去须,微炒)黄柏7.5克(微炙,锉)诃黎勒7.5克(煨,用皮)白矾15克(烧令汁尽)干姜15克(锉,微炒

  • 七圣圆

    药方名称七圣圆处方川芎、肉桂(去粗皮)、木香(生)、羌活(去芦)、槟榔(生),各半两;郁李仁(去皮)、大黄(蒸.焙一分生用),各一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气壅盛,痰热结搏,

  • 龟龄集

    《中国药典》:龟龄集药方名称龟龄集处方本品为人参、鹿茸、海马、枸杞子、丁香、穿山甲、雀脑、牛膝、锁阳、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石燕、肉苁蓉、甘草、天冬、淫羊藿、大青盐、砂仁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胶囊

  • 车前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车前散药方名称车前散处方车前子菊花蝉蜕(烧灰)甘草(炙,锉)京三棱(炮,锉)石决明(研)草决明(炒)各30克 井泉石60克枳实(麸炒)7.5克制法上九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主眼生

  • 玄参丸

    药方名称玄参丸处方玄参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口舌生疮,延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摘录《圣

  • 楝陈汤

    药方名称楝陈汤处方苦楝根皮2钱,陈皮1钱,半夏(姜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甘草5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小儿吐蛔虫。用法用量生姜煎服。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 巴豆线

    药方名称巴豆线处方芦荟2钱,巴戟2钱,雷丸2钱,六汗2钱,巴豆2两,白丝线4两(先脱脂)。功能主治痔瘘。用法用量将前4味煎水,至浓时浆衣线,蒸1次,然后同巴豆蒸1次备用。摘录《外科十三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