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经益母丸

调经益母丸

《成方便读》卷四:调经益母丸

药方名称调经益母丸

处方熟地8两,归身3两,香附2两,川芎2两,延胡索2两,蒲黄1两,炮姜5分。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虚寒,或经行前后凝滞作痛;及产后因虚恶露不行。

各家论述方中以熟地大补阴血为君;归身养血和血为臣;而佐之以川芎活血理气,使之补而不滞;香附、延胡行其气;蒲黄去其瘀;炮姜之温,以助药力,则虚者得补,而滞者可行耳。

摘录《成方便读》卷四

《履霜集》:调经益母丸

药方名称调经益母丸

处方母草8两(砂锅焙干),香附末2两(7制),人参2两,嫩黄耆3两(密水炒),白术3两(土炒),白茯苓3两(去黑皮,乳拌蒸透),粉甘草3两(去皮,蜜水炒),陈皮3两,熟地3两,当归身3两,川芎2两,炒白芍2两,远志2两(去骨,水煮片时),酸枣仁3两(炒透),莲肉2两(去心烫)。

制法上为末,用龙眼肉6两,好黄酒制烂,杵羔和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晒干收用。

功能主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病轻者,日用1丸研末,或热黄酒下,或蜜汤下;有痰者,姜汤下;病甚者,朝、夕各1丸,以愈为度。或丸如绿豆大,每服3钱亦可。

摘录《履霜集》

《中药成方配本》(苏州):调经益母丸

药方名称调经益母丸

处方熟地4两,当归3两,炒白芍2两,川芎1两,制香附2两,桃仁1两,延胡索1两,炒蒲黄1两,干姜1两,益母膏8两。

制法将熟地捣烂,与诸药打和晒干,共研细末,用益母膏化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17两。

功能主治行血通经。主月经愆期,量少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开水吞服,每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苏州)

猜你喜欢

  • 嘉谷散

    药方名称嘉谷散处方陈粟米(炒焦)半升。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牝痔,生疮肿痛,有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白汤点下。次服藤子散。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 莱子丸

    药方名称莱子丸处方杏仁(去皮尖)半两,萝卜子半两。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功能主治痰嗽。风痰咳喘,或吐脓血,并老人痰喘。用法用量《惠直堂方》本方用法:共捣烂,加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清汤送下。摘录

  • 磨脾散

    药方名称磨脾散处方木香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甘草(炙)赤茯苓(去黑皮)各60克 草豆蔻(去皮)干姜(炮)各7.5克 陈曲(炒)麦蘖(炒)各30克制法上九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温脾消食。治膈气宿食不

  • 椒目散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椒目散药方名称椒目散处方麻黄根椒目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固表止汗。治盗汗,日久不止者。用法用量每次3克,食后用酒加温调服。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 二地二冬酒

    药方名称二地二冬酒处方菟丝子120g肉苁蓉120g天门冬60g麦门冬60g 白茯苓60g枸杞子60g五味子60g石菖蒲30g车前子45g 山萸肉60g远志肉30g柏子仁60g覆盆子45g地骨皮45g牛

  • 万灵汤

    药方名称万灵汤处方罂子粟(炒赤)250克甘草(炙,锉)30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赤白泻痢,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临卧空腹时温服。摘录《圣济总录

  • 生血片

    药方名称生血片处方胎盘粉210克,阿胶90克,海嫖蛸45克,肉桂45克,皂矾500克。功能主治补血生血。主脾肾亏损。用法用量共为细面,压制成片,每次3片,日服2次。摘录郭恩绵方

  • 济艰催挽汤

    药方名称济艰催挽汤处方熟地2两,山药1两,当归2两,牛膝3钱,玄参1两,车前子1钱。功能主治纯补精血,通畅上下。主精血津液不足之噎膈翻胃。用法用量水煎服。1日1剂。摘录《辨证录》卷五

  • 快斑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快斑散药方名称快斑散别名快斑汤、人参快斑散处方紫草茸1两,蝉蜕(去土)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芍药1两,木通1分,甘草1分(炙)。功能主治气虚而血不和,痘疹见点,或隐或现,起

  • 天台乌药丸

    药方名称天台乌药丸处方天台乌药(醋炙,或炒)半夏各15克 白姜7.5克 羊屎10枚(羊腹内者)制法上用文武火炒,研末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逆,腹内虚鸣。用法用量每服5~7丸,红酒下。摘录《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