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藿香和中汤

藿香和中汤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藿香和中汤

药方名称藿香和中汤

处方藿香香附紫苏、制苍术、制厚朴山楂、小川芎羌活砂仁、炒麦芽、去白陈皮白芷、炙甘草生姜

功能主治感寒停食,吐泻。小儿内伤乳食,外感寒邪,遂致食寒凝结,腹中作痛,其候发热恶寒,而更兼腹痛恶食,呕吐啼叫不已者。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笔花医镜》卷三:藿香和中汤

药方名称藿香和中汤

处方藿香8分,厚朴5分,砂仁5分,陈皮5分,炙草5分,生姜2片。

功能主治食积、痞积等。

用法用量感寒停食,加苍术白芷、苏梗、川芎香附、楂炭、麦芽

摘录笔花医镜》卷三

猜你喜欢

  • 附子理阴煎

    药方名称附子理阴煎处方理阴煎加附子(炮)1-2钱。功能主治小儿真阴虚弱,胀满呕哕,痰饮恶心,吐泻腹痛。用法用量水煎,热服。摘录《寒温条辨》卷四

  • 马齿苋粥

    药方名称马齿苋粥处方新鲜马齿苋6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功能主治清热止痢。适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用法用量可供早晚餐,温热食。注意脾虚慢性泄泻者忌服。

  • 益肾散

    药方名称益肾散别名益智散(《丹溪心法》卷四)。处方磁石(火烧醋淬七次,研细,水飞)12克巴戟 大川椒(开口者)各30克沉香石菖蒲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补肾通窍。治肾虚耳聋。用法用量每服6克

  • 白花蛇浸酒

    药方名称白花蛇浸酒处方白花蛇1条(重半斤者,去皮骨,炙黄),虎胫骨1条(涂酥炙微黄),当归1两半,芎藭1两半,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桂心2两,熟干地黄2两,防风2两(去芦头),山茱萸2两,萆薢2两

  • 斗金丸

    药方名称斗金丸处方寒食面1钱2分,巴霜3钱,朱砂1钱5。制法上为细末,再用寒食面4-5钱打糊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一切感冒,停食胸满,积聚,泄泻等。用法用量大人7丸,小儿随减。摘录《串雅补》卷二

  • 香砂六君子丸

    药方名称香砂六君子丸别名香砂六君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处方广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党参60克 炒白术60克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炒广皮30克 制半夏60克制法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

  • 伏火四种玉粉丹

    药方名称伏火四种玉粉丹别名白金丹处方握雪礜石2两,寒水石2两,阳起石2两,砒霜1分。制法上药各为末。功能主治补益下元。主一切冷疾,诸疟痢。用法用量先取1通油瓶子,以六一泥固济,可厚3分以来,待干;乃先

  • 黄耆茯神散

    药方名称黄耆茯神散处方黄耆(蜜炙)茯神(去木)甘草(炙)天南星(炮)白扁豆(炒黄)防风(去芦头)白附子(炮)肉桂(去粗皮)山药白芍药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荣卫气虚,精神不爽,面无颜色,唇口

  • 助胃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助胃膏药方名称助胃膏处方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一两;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缩砂仁、甘草(炙),各二两;橘红(去白)

  • 苓桂参甘归附汤

    药方名称苓桂参甘归附汤处方人参1钱,炙草1钱,茯苓3钱,桂枝2钱,附子2钱,当归2钱。功能主治厥逆不止,吐泄。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