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苦瓠丸

苦瓠丸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增补内经拾遗》卷三:苦瓠丸

药方名称苦瓠丸

处方大枣肉7枚,苦瓠膜如枣核大。

制法捣为丸。

功能主治通身水肿。石水,少腹独肿。

用法用量1服3丸,如人行15里又服3丸,水出,更服1丸即止。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千金》卷二十一:苦瓠丸

药方名称苦瓠丸

处方苦瓠白瓤实(须好者,无厌翳,细理研净者,不尔有毒,不堪用)。

功能主治大水,石水。

用法用量捻如大豆,以面裹煮1沸,空腹吞7枚。至午当出水1升,3-4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愈。

注意三年内慎口味;瓠最苦寒,大伤胃气,惟藜藿之人,病气俱实,方可应用。

各家论述医方考》:经曰,苦能涌泄。故用之在上,则令人涌;用之在下,则令人泄。今以熟面裹之,空腹而吞,盖用之于下也,宜乎水自泄矣。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 妇女养血丸

    药方名称妇女养血丸处方当归5两,香附(醋炙)3两,川芎1两,肉桂2两,木香(煨)1两,熟地黄3两,白芍(酒炒)3两,砂仁1两,山药3两,川贝母2两,阿胶珠1两,茯苓3两,炮姜1两,党参2两,黄耆(炙)

  • 三子养亲汤加味

    药方名称三子养亲汤加味处方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痰涎壅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刘长天方

  • 解围煎

    药方名称解围煎处方桂枝(中),薄荷(中),橘皮(中),芍药(大),罂粟壳(大),小茴香小。功能主治腹痛或眼目疼痛及浮肿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 紫苏子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苏子散药方名称紫苏子散处方紫苏子(微炒)、萝卜子(微炒)、诃黎勒皮、杏仁(去皮.尖.麸炒黄)、人参(去苗)、木香,各半两;青皮(去白)、甘草(炙微赤),各一两。炮

  • 桔梗杏仁丸

    药方名称桔梗杏仁丸处方桔梗4两,桂4两,杏仁5分,芫花12分,巴豆8分。制法上除别研者外,为末,后与巴豆、杏仁同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

  • 黑白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黑白散药方名称黑白散处方乌金石(烧红,醋淬七遍,研为细末)寒水石(烧存性,研细)各等分制法上二味,另顿放。功能主治治产后儿枕大痛。用法用量临服时,各取末4.5克,用粥饮汤送

  • 柴胡防归汤

    药方名称柴胡防归汤处方柴胡1钱,人参1钱,当归3钱,川芎1钱半,半夏8分,陈皮8分,防风8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产后发热,不因难产伤力及亡血过多、恶露未尽、无子蒸乳四症,系外感风寒表症,脉实,挟食积瘀

  • 加味固本胶

    药方名称加味固本胶处方生地、熟地、桔梗、茯苓、天冬肉、玄参、川贝、百合、阿胶、紫菀、麦冬肉、甘草。制法白蜜2斤收胶。功能主治虚劳。摘录《理虚元鉴》卷下

  • 二参二藤汤

    药方名称二参二藤汤处方党参15克,北沙参15克,黄芪20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紫草12克,鸡血藤30克,络石藤30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凉血通络。主气阴两虚。(皮肌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 小驻车圆

    药方名称小驻车圆处方当归(去芦)二两,诃子(炮.去核)一两,干姜(炮)、黄连(去须),各三分。炮制上为细末,用阿胶一两三分,水煎成汁,搜和为圆,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热不调,或乳哺失节,泄泻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