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红豆丸

红豆丸

卫生宝鉴》卷十三: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胡椒缩砂 拣丁香红豆各21粒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治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去核枣1个填药,面裹煨熟,细嚼,空腹时用白汤下,日三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麦芽(炒)半夏(汤泡七次)缩砂仁神曲(炒)各45克硇砂(醋化)甘草青皮(去瓤)陈皮(去白)郁金红豆藿香棠球 蓬莪术良姜荜茇各60克丁香15克(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腑泄泻,名为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病甚者,日三服。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施园端效方):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丁香21个,胡椒21个,缩砂21个,红豆11粒。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诸呕逆,膈气翻胃,吐食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大枣1个,去核,填药,面裹,慢火烧熟,空心细嚼,白汤送下,每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施园端效方)

《瑞竹堂方》: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麦糵(炒)1两半,半夏(汤泡7次)1两半,砂仁1两半,神曲(炒)1两半,硇砂(醋化)1两,甘草1两,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郁金1两,红豆1两,藿香1两,棠球1两,蓬术1两(煨),良姜2两,荜茇2两,丁香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饮或随物送下。病甚者日进3服。

摘录《瑞竹堂方》

猜你喜欢

  • 黄连炉甘石散

    药方名称黄连炉甘石散处方炉甘石500克黄连120克 龙脑适量制法先以炉甘石置巨火中,煅通红为度,另用水250毫升,瓷器盛贮,纳黄连入水内,却以通红炉甘石淬七次,就以所贮瓷器置日中晒干,然后同黄连研为细

  • 沉香磨脾汤

    药方名称沉香磨脾汤处方香附子1两(去毛),缩砂仁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沉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脾胃不和,黄瘦,多汗,不食。用法用

  • 葱白葛根汤

    药方名称葱白葛根汤别名葱白汤处方葛根、芍药、知母、川芎。功能主治伤寒已发汗,头疼甚而热不可解者。小儿头疼不止,身疼,口渴,发热,小便赤黄,脉浮数,无汗。用法用量葱白汤(《婴童百问》卷六)。《婴童百问》

  • 加味葱豉汤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葱豉汤药方名称加味葱豉汤处方炒荆芥2钱,香豉2钱,艾叶3钱,桑枝5钱,广皮2钱,葱白1根。功能主治疏解表邪。主感受风寒,妊娠腹痛,头身俱痛,恶寒无汗,胸闷不舒,舌淡苔白,脉浮。

  • 青木香散

    药方名称青木香散处方青木香60克附子30克 白灰30克 矾石15克制法上四物,合捣为粉。功能主治治腋臭。用法用量掺腋下。摘录《医心方》卷四引《范汪方》

  • 参胶补血汤

    药方名称参胶补血汤处方人参、阿胶、云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远志、麦冬、枣仁。功能主治产后下血过多,心血耗极,惊悸,其脉动而微。各家论述四物补血,四君补气,阳生则阴长,气盛则血充;阿胶

  • 良姜散

    《杨氏家藏方》卷五:良姜散药方名称良姜散处方高良姜1斤(用好油熬热,旋下,渫令赤色,用麸皮揩去油,锉细),丁香3两,甘草3两(炙赤色,锉),人参(去芦头)2两半,胡椒1两,荜茇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

  • 藿香养胃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藿香养胃汤药方名称藿香养胃汤处方藿香白术白茯苓神曲(炒)乌药(去木)缩砂仁薏苡仁(炒)半夏曲人参各15克荜澄茄甘草(炙)各11克制法上药共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胃虚不食,宗筋失养

  • 白银锭子

    药方名称白银锭子处方白芷3两,白矾1两。制法上为细末,铁勺熔成饼,再入炭火,煅令烟尽取出,去火毒,为末,用面糊和为锭子成条。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插入漏内,直透里痛处为止。每日上3次,至7日为止,至9

  • 白虎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白虎散药方名称白虎散处方砒霜1分,铅丹1分。制法上2味,先取砒研细,入青葱梢内,轻轻扎定,次人秆草内,如缚粽子样,以草火烧透,取砒如金色一铤子,次取铅丹,同研匀细。功能主治一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