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洗药方

洗药方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洗药方

药方名称洗药方

处方白芷4.5克 蝉衣3克藁本4.5克 苦桔梗6克薄荷3克橘络3克

功能主治消散风热,轻扬止痛。治风邪头痛。头目昏胀,疼痛明显者。

用法用量水煎,熏洗。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洗药方

药方名称洗药方

处方木瓜9克秦艽6克防风6克防己6克伸筋草6克白芷6克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止痛。治风湿外侵,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用水熬透,洗患处。

备注方中宣木瓜善于祛风湿,宜经络,秦艽养血祛风;防己防风合用,可治风湿疼痛,并除手足顽痹;伸筋草善于舒筋通络,白芷止痛消肿。适用于风湿所致的筋骨疼痛。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猜你喜欢

  • 水晶丸

    药方名称水晶丸处方南星半夏滑石益智巴霜功能主治治乳哺失节,水浆停滞,胃肠不得宜行,冷气搏之,结聚成癖。用法用量研末,为丸服。摘录《幼科折衷》卷上

  • 消囊汤

    药方名称消囊汤处方控涎丹(分吞)2.5克,昆布6克,海藻6克,炒白芥子4.5克,海浮石9克,苏子6克,象贝10克,夏枯草6克,炒天虫6克,桔梗2克,陈海蜇12克,地栗2枚。功能主治宣络消痰。主痰凝于络

  • 柏公汤

    药方名称柏公汤处方柏皮3两,黄芩2两,黄连1两。功能主治伤寒下痢,亦治久血热痢。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通口服。腹痛,加山栀子;小便不利,加赤茯苓、阿胶。摘录《袖珍》卷

  • 抑阴散

    药方名称抑阴散别名回阳玉龙膏(《保婴撮要》卷十五)。处方草乌(炒)60克 南星白芷各30克肉桂15克赤芍药(炒)30克制法上各研末。功能主治温经活血,助阳行阴。治阴证疮疡。元气虚寒,不能消散,腹痛泄泻

  • 镇逆承气汤

    药方名称镇逆承气汤处方芒消18克赭石60克(研细)生石膏60克(捣细)潞党参15克功能主治治寒温阳明府实,大便燥结,当用承气下之,而呕吐不能受药者。用法用量上药四味,用水800毫升,先煎后三味,汤将成

  • 表邪降火汤

    药方名称表邪降火汤处方薄荷、陈皮、苍术、麻黄(夏、秋不用)、桂枝、杏仁、腹皮、苏叶、甘草、生姜(引)。功能主治肺寒发喘,身热骨酸,畏寒头痛,脉浮洪。摘录《点点经》卷三

  • 化痞丹

    药方名称化痞丹处方大黄4两(米醋浸一七,日晒夜露一七),木鳖子(去油)1两,穿山甲(土炒)3两,香附米(童便浸,炒)1两,桃仁(去皮,研)1两,红花3钱(生),青黛5分。制法上为细末,将大黄醋煮成糊为

  • 苍玉潜龙汤

    《医醇剩义》卷二:苍玉潜龙汤药方名称苍玉潜龙汤处方生地1.2克龟版18克石膏9克龙齿6克石斛9克 花粉6克 丹皮4.5克羚羊角4.5克沙参12克白芍4.5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主阴虚阳亢,龙雷

  • 地仙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地仙丸药方名称地仙丸处方萆薢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白蒺藜(炒)半两,狗脊(去毛)半两,乌药(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附子(炮)半两,赤小豆(拣)半两,地龙(去土)

  • 得效百部丸

    药方名称得效百部丸处方百部(焙)7钱半,麻黄7钱半(为末),杏仁49粒(去皮尖,炒,别研为末)。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大人、小儿咳嗽。用法用量熟水化下。若肺受风邪不散,喘急,目能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