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芍药散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散

处方当归茯苓(去皮)、白术,各二两;川芎泽泻,各四两;白芍药八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并宜服之。

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金匮要略》卷下:当归芍药散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散

别名六气经纬丸(《元和纪用经》)。

处方当归9克 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制法上六味,杵为散。

药理作用抗贫血作用 《中药通报>1957(1):42,本方有明显治疗贫血作用,各组成生药及混合制剂中均含有叶酸、复合叶酸、烟酸碱和维生素H等抗贫血成分,其中以当归川芎、芍药含量最高。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备注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

据《元和纪用经》所载,本方原用于养生,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寒邪、温瘴、时气。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金匮》卷下:当归芍药散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散

别名当归芍药汤、当归茯苓

处方当归3两,芍药1斤,茯苓4两,白术4两,泽泻半斤,芎?半斤(1作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者。现用于纠正胎位。

用法用量当归芍药汤(《济生》卷九)、当归茯苓散(《普济方》卷三三九)。本方改为丸剂,名“六气经纬丸”(见《元和纪用经》)。改为片剂,名“当归芍药片”(见《重庆市中药成方制剂标准》)。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此与胞阻痛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g,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血而痛也。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塞,以与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以降于小便也;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所积,从小便出。盖内伤六淫,皆能伤胎成痛,不但湿而已也。

2.《金匮要略论注》:(??)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正气乃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痛绵绵矣。故以归、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余之蓄水,芎?畅其欲遂之血气。不用黄芩,(??)痛因虚,则稍挟寒也。然不用热药,原非大寒,正气充则微寒自去耳。

临床应用1.纠正胎位:用当归芍药散纠正妊娠七个月以上胎位不正者100例,复查87例,胎位转正者78例,未转正者9例。对63例(其余尚未分娩)追踪观察结果,分娩时头位56例,足位3例,臀位2例,横位2例。说明对妊娠七个月以上胎位异常者,本方能促进胎位转为正常。但在分娩时,发现少数产妇又转为异常胎位,提示胎位还会反复变动。

2.经后腹痛:郑某,女,30岁。患经后腹痛已半年,近月加剧,前来诊治。体矮小、孱弱,年幼多疾,初潮后月经不调,经期尚准,经后下腹拘急胀痛,时痛时止,时喜按,时按之反剧。舌苔薄腻,脉小弦。此肝肾不足,气滞湿阻之腹痛。治以当归芍药散合枳实芍药散加味。处方:茯苓、全当归各12g,白芍白术川芎各9g,枳实6g,菟丝子、丹参各18g,川断、桑寄生各15g。服五剂后,腹痛已除,腰酸已愈,精神亦振,并嘱下次月经后再服此方。隔二月后随访,经后下腹已无痛感。

摘录《金匮》卷下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当归芍药散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散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泽泻陈皮砂仁白术甘草香附木香乌药紫苏葱白

功能主治妊娠因宿冷在于上、中二焦,或脏气虚,新触风寒,邪正相搏,心腹俱痛,痛伤胞络,必致胎动不安。

各家论述是方陈、术、砂、附、乌药祛心腹上下之宿冷客寒,葱、苏、芎、苓兼能解达寒邪,归、芍、白术自能保护胎气,微嫌泽泻一味为不可解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猜你喜欢

  • 秦艽地黄汤

    药方名称秦艽地黄汤处方秦艽生地当归白芍(炒)各4.5克川芎防风荆芥升麻白芷蔓荆子大力子(蒸)羌活各3克甘草(炙)1.5克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活血通络。治风热血燥,筋骨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灵验良方

  • 藁本乌蛇汤

    药方名称藁本乌蛇汤处方藁本、乌蛇、防风、羌活、白芍药、川芎、细辛。功能主治眼内风痒。用法用量上浸酒;煎服亦可。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 解酲丸

    药方名称解酲丸处方葛花4两,砂仁2两,泽泻1两,白术(米炒)2两,人参2两,茯苓2两,黄连5钱,陈皮5钱,鹿衔草1两,枳椇6两。制法捣枳椇汁,和酒曲为丸(无枳椇则煮地黄4两捣和)。功能主治酒积受伤,及

  • 茯苓苏

    药方名称茯苓苏处方茯苓5斤(灰汁煮10遍,浆水煮10遍,清水煮10遍),松脂5斤(煮如茯苓法,每次煮40遍),生天门冬5斤(去心皮,晒干作末),牛酥3斤(炼30遍),白蜜3斤(煎令沫尽),蜡3斤(炼3

  • 椒桂散

    药方名称椒桂散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去汗)1两,桂(去粗皮)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口臭。用法用量每用5钱,以水1盏,煎5-7沸,和滓热漱渫。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 乌头栀子汤

    药方名称乌头栀子汤别名乌头汤处方川乌(童便煮)3钱,栀子仁(炒)3钱。功能主治素有湿热,外因寒邪,发作疝症,疼痛不已者。用法用量乌头汤(《会约》卷十三)。如元气衰弱,加人参、白术,佐以木香、缩砂仁。摘

  • 加味积实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积实理中汤处方炮姜炭1.8克,党参9克,白术9克,制半夏9克,炙甘草6克,枳实4.5克,参三七3克(研末吞服),桂枝3克,牡蛎30克,猪茯苓15克。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消痞止血,利湿化痰。主

  • 桂蜡丸

    药方名称桂蜡丸处方桂(去粗皮)。制法上为末,熔黄蜡为丸。功能主治恶刺入肉。用法用量看疮大小,置疮内,湿纸3-5重搭盖,以火熁候药丸熔入肉,其刺自出。如无刺,即所伤者亦平也。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驻景圆

    药方名称驻景圆处方车前子、熟干地黄(净洗.酒蒸.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别研为末)五两。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多见黑花,或生障翳,视物不明,迎风有泪。久服

  • 克效圣饼子

    《卫生宝鉴》卷十九:克效圣饼子药方名称克效圣饼子处方陈皮(去白)10两,巴豆100个(去壳切,同陈皮炒黄色,去巴豆),香附子(炒,去毛)半两,广术(炮)半两,京三棱(炮)半两。制法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