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定吐救生丹

定吐救生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定吐救生丹

药方名称定吐救生丹

处方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一十五两,乳香(别研)、丁香(为末),各五两;粉霜(研)、腻粉(研碎),各七两半;龙脑(研)二两半,水银、黄蜡、黑铅(与水银同结砂子),各一十两半。

炮制上件合研令匀,每熔蜡一两,入蜜二钱半,和为圆,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凡小儿吐逆,宜速疗之,久不止,遂为慢惊,常宜收此药备急。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服一圆。更量虚实加减,食后,临卧服之。

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水下。

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下。

注意此药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十:定吐救生丹

药方名称定吐救生丹

处方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15两,乳香(别研)5两,丁香(为末)5两,粉霜(研)7两半,腻粉(研碎)7两半,龙脑(研)2两半,水银10两半,黄蜡10两半,黑铅(与水银同结砂子)10两半。

制法上为末,每熔蜡1两,入炼蜜2钱半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

用法用量每1岁儿服1丸。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水送下;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送下。食后临卧服之。

注意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

摘录《局方》卷十

猜你喜欢

  •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药方名称柴胡桂枝干姜汤别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处方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3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

  • 汗斑擦剂

    药方名称汗斑擦剂处方密佗僧30克硫黄30克 白附子15克制法研为细末。功能主治灭菌除癣。治花斑癣(汗斑)。用法用量用时以醋调为糊状,用黄瓜蒂(如无,可改用纱布填棉花,扎成帚)蘸药磨擦,每日二次。摘录《

  • 大水银珠丹

    药方名称大水银珠丹处方黑铅(炼10遍)3两(与水银结砂子,分为小块,同甘草10两,水煮半日,候冷,取甘草细研),水银3两,铁粉3两,朱砂(飞)半两,腻粉(研)1两,天南星(炮,为末)3分。制法上为细末

  • 姜荗汤

    药方名称姜荗汤处方姜黄1两,蓬莪荗(煨)1两,藿香叶1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和气思食。主妊娠腹痛,中满。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

  • 半温半热汤

    药方名称半温半热汤别名半湿半热汤处方半夏7分,茯苓7分,白术7分,前胡5分,枳壳(麸炒黄色)5分,甘草(炙)5分,大戟5分,黄芩3分,茵陈3分,当归3分。制法上切细,作1服。功能主治酒疸,身黄无热,靖

  • 常山豆

    药方名称常山豆处方常山1两。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煮黑豆1合,去常山。取黑豆食之。神效无后患。摘录《仙拈集》卷一

  • 九一丹

    《医宗金鉴》卷七十二:九一丹药方名称九一丹处方石膏(煅)7克 黄灵药3克功能主治提脓生肌。治疮疡溃后,脓腐将净,欲生肌收回者。用法用量共研极细,撒于患处,或用纸捻蘸药插人疮内,上用膏药盖贴。摘录《医宗

  • 远志散

    药方名称远志散处方远志30克(去心)白术30克肉桂45克(去皱皮)人参30克(去芦头)鳖甲45克(涂酥炙令黄,去裙襕)天门冬30克(锉去心,焙)杜仲30克(去粗皮,微炙令黄,锉)川椒30克(去目及闭口

  • 槟榔枳壳丸

    药方名称槟榔枳壳丸处方槟榔4钱,木香4钱,丁香皮半两,厚朴(姜制)半两,玄胡半两,荆三棱半两,蓬莪术半两,雷丸半两,青皮半两,枳壳半两,陈皮半两,当归半两,牵牛2两,罗卜子1两半。制法上为细末,醋面糊

  • 麻黄醇酒汤

    药方名称麻黄醇酒汤别名麻黄酒处方麻黄1把。功能主治发汗。主大汗出入水,而致黄汗,身体四肢微肿,胸满不得汗,汗出如黄柏汁。伤寒热出,表发黄疸。用法用量麻黄酒(《得效》卷三)。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