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四味建中汤

十四味建中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四味建中汤

药方名称十四味建中汤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四味建中汤

药方名称十四味建中汤

别名大建中汤(《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锉)白术(锉,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耆(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药叹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肾久虚,荣卫不足,形体羸瘦,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滑利,小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津,空腹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加味化瘀消坚汤

    《美容护肤中医八法》:加味化瘀消坚汤药方名称加味化瘀消坚汤处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功能主治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 红蓝花酒

    《金匮要略》:红蓝花酒药方名称红蓝花酒处方红蓝花20g 白酒200ml炮制1. 将红蓝花与白酒一起放入锅中,煎减至半;2. 去渣,冷却后即可服用。功能主治行血,润燥,消肿,止痛。主治妇女中风症,风寒容

  • 含化升麻丸

    《圣惠》卷十五:含化升麻丸药方名称含化升麻丸处方川升麻1分,玄参1分,射干1分,百合1分,马蔺根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马牙消半两。制法上为末,用牛蒡根捣汁为丸,如樱桃大。功能主治时气热毒上攻,

  • 倍香膏

    药方名称倍香膏处方五倍子(烧存性)、乳香少许,降真香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用津液调少许,搽痔上。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 保神丹

    《御药院方》卷六:保神丹药方名称保神丹处方白术半斤(去皮),鹿茸4两(酥炙),柏子仁4两。制法上为细末,用菖蒲末4两,酒蒸作薄膏,加白面4两,熬成膏子,和如硬剂,加熟蜜6钱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壮

  • 干眼药

    药方名称干眼药处方制甘石4两,荸荠粉4两,冰片8钱。制法各取净末,共研至极细为度,约成粉8两6钱。功能主治退赤止泪。主目赤昏糊,怕光流泪。用法用量每日2次至3次,点于大眼角内。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 自生饮

    药方名称自生饮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枳壳(炒)6克 益母草3克白芷1.8克火麻仁(炒,去壳)3克功能主治治临产生育艰难。(难产)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温服。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 古月粉

    药方名称古月粉处方胡椒适量(研粉)。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慢性、亚急性皮肤搔痒症。用法用量外扑。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聪耳地黄丸

    药方名称聪耳地黄丸处方六味地黄丸加远志1两,石菖蒲1两,牛膝1两,杏仁8钱。制法上为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耳病。用法用量每服50丸,以酒送下。摘录《吴氏医方汇编》卷一

  • 沉香化气丸

    《中国药典》:沉香化气丸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处方沉香25g木香50g 广藿香100g香附(醋制)50g砂仁50g陈皮50g莪术(醋制)100g 六神曲(炒)100g麦芽(炒)100g甘草50g性状为灰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