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全济阴丸

十全济阴丸

药方名称十全济阴丸

处方当归身(酒洗)熟地黄附子(童便煮)各120克 干山药白术各75克枸杞子人参各60克艾叶60克(去梗、筋,同香附用陈醋、老酒煮一时,捣烂焙干)川芎白芍牡丹皮紫石英(火锻淬)各45克泽兰30克紫河车1具(在净水内洗去秽血,用银针挑去紫筋)

制法上药咀片,同河车人砂锅内,用陈老酒750毫升、陈米醋250毫升、清白童便250毫升、米泔水750毫升和匀,倾人锅内,浮于药寸许,如尚少,再加泔米,盖密,用桑柴火慢煮,以河车溶化汁干为度。同取出,用石臼捣烂为饼,日晒夜露三昼夜,焙干为末,炼蜜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血,益气,调经。治气血两虚,月经不调,久不怀孕。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渐加至9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月经过期而行,或少或不行,属血寒血少者,加桂心15克(夏月9克)、炙黄耆30克;先期而来属血热者,加炒黄芩60克,酒制生地黄45克;腹痛者,加白芍药30克;经将行而腹先痛者,加酒炒延胡索30克,陈皮24克,广木香柴胡各15克;经水行后作痛者,加炒干姜9克,白茯苓30克,桂心夏月6克,余月15克;经行三五日后,腹中绵绵作痛,或淋漓不止者,加广木香15克,柴胡18克;经水紫色及黑色者,加黄芩30克,炒黄柏30克,酒浸生地黄45克;过期行经而色淡者,肥人则有湿痰,加白茯苓陈皮苍术(米泔浸一宿,盐水炒)各30克,白术15克,减熟地黄30克;瘦人则血虚少,加桂心15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萝卜。

摘录济阴纲目》卷六

猜你喜欢

  • 会厌逐瘀汤加味

    药方名称会厌逐瘀汤加味处方桃仁6克,当归9克,赤芍9克,生地9克,元参6克,甘草6克,桔梗6克,柴胡6克,枳壳6克,枣仁6克,蝉蜕9克。功能主治养心清心,化瘀通络。主少阴虚火,蒸腾上扰,咽喉瘀滞。用法

  • 槐金散

    药方名称槐金散处方槐花(炒)1两,郁金(锉)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便出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 金汁蜜

    药方名称金汁蜜处方生地黄汁小半盏,白蜜小半盏,蒲黄半两。制法上和匀,微暖过。功能主治伤寒衄血,数日不止。用法用量每服半茶脚许,不拘时候。摘录《卫生总微》卷七

  • 灵神膏

    药方名称灵神膏处方赤茯神1两,朱砂1两,麦门冬5钱,麝香2钱半。制法上为末,蜜和作小饼子。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用法用量每1饼临睡前以薄荷汤化下。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一引《集验》

  • 豨莶丸

    《中国药典》:豨莶丸药方名称豨莶丸来源为豨莶草制成的蜜丸。性状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微苦。炮制取豨莶草1000g,切碎,取出粗茎50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

  • 槐子汤

    《医醇剩义》卷二:槐子汤药方名称槐子汤处方槐米9克 蒌仁9克枳壳3克(蜜水炒)天冬4.5克麦冬4.5克玉竹9克 麻仁9克 苏子9克杏仁9克甘草1.2克金橘饼1枚 白芝麻9克功能主治养阴清肺,润肠通便。

  • 川芎柴胡汤

    药方名称川芎柴胡汤处方川芎、柴胡、黄芩、茯苓、甘草、当归、陈皮、贝母、山楂、红花子加倍。功能主治疹后发热依时,久不治成症癖,发热来时,身烧,口渴,少食,烦闷,热过则和,或日发,或间1日2日而发,或数日

  • 龙骨海蛤散

    药方名称龙骨海蛤散处方芜荑1两,龙骨1分,海蛤1分(煅),密陀僧半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先掺,次用贴痔膏贴,日1次。摘录《秘传外科方》引《李防御五痔方》

  • 独附煎

    药方名称独附煎别名独附散处方附子1支(切成片)。功能主治腑寒咽闭,六脉微弱;喉痹。用法用量独附散(《普济方》卷六十一)。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 黑癣药

    药方名称黑癣药处方青葱、杏仁、松香。功能主治湿毒眼癣,满面脓窠。用法用量松香、杏仁等分研,大管青葱将2味装满,入陈菜油内浸透,烧,研细。临用麻油调,或凤凰油调。摘录《银海指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