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葱豉汤

加味葱豉汤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葱豉汤

药方名称加味葱豉汤

处方荆芥2钱,香豉2钱,艾叶3钱,桑枝5钱,广皮2钱,葱白1根。

功能主治疏解表邪。主感受风寒,妊娠腹痛,头身俱痛,恶寒无汗,胸闷不舒,舌淡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幼科七种大全·治验》:加味葱豉汤

药方名称加味葱豉汤

处方淡豆豉3钱,葱白3寸,桂枝6分,橘红5分,半夏5分,赤苓1钱半,甘草3分。

功能主治水肿已1月,小便不利,脉沉细。

用法用量长流水煎服。

各家论述淡豉,肾之谷也;葱白,肺之菜也;桂枝和卫去风;二陈宣布痰水;不专于利而水自利,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临床应用水肿:族孙患水肿已经1月,头面、四肢、腹、背、阴囊无处不肿,腹现青紫筋,肤如熟李子,脉沉细。服利水健脾药、小便不利。予曰:利之不应,此风水也。经曰: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传为胕肿,名曰风水。水无有不下,水之不利,实由于风,风去则水自行矣。为制加味葱豉汤。2剂松,又2剂汗出,水行病遂愈。

摘录《幼科七种大全·治验》

《顾氏医径》卷四:加味葱豉汤

药方名称加味葱豉汤

处方淡豆豉葱白荆芥薄荷牛蒡子、象贝母、橘红连翘

功能主治产后风温。新产风邪犯肺,鼻塞声重,气逆,咳痰。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猜你喜欢

  • 角灰散

    药方名称角灰散处方牛角(烧灰)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蜂螫。用法用量以苦酒调敷痛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 第一和剂汤

    药方名称第一和剂汤处方附子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芍药1钱,当归5分,干姜5分,芎?5分,茯苓5分,桂枝1分,甘草1分。功能主治妊孕苦心下迫者。用法用量上以水2合半,煮取1合半服。摘录《产论》

  • 金液汤

    《一草亭目科》:金液汤药方名称金液汤处方软前胡3克 白桔梗2.5克 直防风3克 川独活1克 京芍药3克 肥知母1.5克荆芥穗1.5克 苏薄荷1.8克蔓荆子2克(炒,研)北柴胡3克(炒)片姜黄1.5克(

  • 痢疾茶剂

    药方名称痢疾茶剂处方马齿苋3份,白头翁1份,黄柏1份。制法将上药晒干或烘干,碾成细粉,用30~40%乙醇浸泡24~36小时,后滤出乙醇,回收之,将药晒干研如面。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消炎止痢。主细菌性痢疾

  • 十补圆

    药方名称十补圆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纸(炒)、干姜(炮)、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菟丝子(酒浸.别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川椒(去目

  • 王道无忧散

    药方名称王道无忧散处方当归白芍(土炒)川芎生地黄各2.4克赤芍1.5克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各3.6克 赤茯苓砂仁枳实(麸炒)香附乌药陈皮半夏(姜汁炒)藿香槟榔猪苓木通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

  • 粉蜜膏

    药方名称粉蜜膏处方蜜少许,轻粉1钱。功能主治儿生三五日,脏腑不通,六十日内诸患。用法用量熟水解开蜜,调轻粉。点儿口极少许。令泻1-2行,不可再服。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吉氏家传》

  • 和中饮子

    药方名称和中饮子处方川归身、茯苓、人参、白术、柴胡、甘草、黄芩、芍药、滑石、麦门冬、淡竹叶。功能主治伤寒日久,汗下脉虚,潮热往来者。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1钟,不拘时候服。摘录《活人

  • 钉胎丸

    药方名称钉胎丸处方杜仲(糯米汁浸炒)8两,续断(酒浸炒)2两,山药6两。制法上为末作丸。功能主治频惯堕胎,3-4月即坠者。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孕后2月即服之。摘录《青囊秘传》

  • 乌龙煎剂

    药方名称乌龙煎剂处方乌梅30克,龙胆草15克,山楂20克,地榆12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导滞凉血,收敛止泻。主湿热郁蒸,湿从热化,灼伤肠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曾庆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