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脏连丸

加味脏连丸

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胡在兹方:加味脏连丸

药方名称加味脏连丸

处方川连5两,苦参3两,生川军2两,圆皂角仁1两5钱,白芷1两5钱,光桃仁1两。

制法各为细末,取猪大肠洗净,纳入肠中,酒、水各半,煮烂捣研,和入百草霜1两,红曲3两,共捣为丸。

功能主治清涤肠浊。主脏毒下血,血色如烟尘,沉晦瘀浊,便溏不畅,胃气不健,肢体倦怠者。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症,是继芩连二陈汤或清肠解毒汤后用以除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胡在兹方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加味脏连丸

药方名称加味脏连丸

处方黄连8两,枳壳6两,大麦馅子1升,甘草4两。

制法上为粗末,装入健猪大肠内,不拘几段,用线扎紧,酒、水同煮极烂,捣成饼,晒干为细末,水叠为丸。

功能主治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医便》卷三:加味脏连丸

药方名称加味脏连丸

处方雄猪大脏一副(去两头各7寸),黄连(去毛,净末)1斤,槐花(净末)4两。

制法将后2味装入脏内令满,用绳扎两头口上,用小麦数10粒,放甑上蒸3时,以脏黑取看小麦极烂为度,入石臼捣如泥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饮酒食炙,热毒下坠,为肠风脏毒,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薄酒送下。

摘录《医便》卷三

猜你喜欢

  • 加味大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大建中汤处方白芍药1两,官桂1两,黄耆(蜜炙)1两,附子(炮)1两,五味子1两,干姜(炮)1两,人参1两,鹿茸(酒蒸)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半夏1两,当归(酒浸)1两,陈皮1

  • 定肺汤

    《仁斋直指》卷八:定肺汤药方名称定肺汤处方紫菀茸 北五味子橘红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苏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壳(制)各等分制法上药细锉。功能主治主上气喘嗽。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

  • 法制竹沥丸

    《古今医统》卷四十三:法制竹沥丸药方名称法制竹沥丸处方陈皮(去白)白术(炒)白茯苓各90克 炙甘草半夏曲 贝母枳壳神曲(炒)桔梗黄芩各90克玄明粉30克 香附子(制)30克制法上药共为粗末,以竹沥25

  • 健捷散

    药方名称健捷散处方香白芷、干姜、桂枝、云母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难产经日,及胞衣不下;寻常经闭,儿枕痛。用法用量每服2-3钱,海萝汤搅和匀,顿服。摘录《产科发蒙》卷三

  • 腊茶饮

    药方名称腊茶饮处方附子半两,芽茶1大撮,白芷1钱,细辛半钱,川芎半钱,防风半钱,羌活半钱,荆芥半钱。功能主治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其病必连眉棱骨痛,或脑项痛,或半边头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方出《

  • 补气生血汤

    《医学集成》卷二:补气生血汤药方名称补气生血汤处方黄耆、当归、白芍、桂枝、附子、姜、枣。功能主治中风,左右手足皆不遂。摘录《医学集成》卷二《古今医鉴》卷十六:补气生血汤药方名称补气生血汤处方人参、白术

  • 夺命独参汤

    药方名称夺命独参汤处方人参(一两)功能主治治伤寒汗下后,终日昏闷,不省人事,发热发渴,似有狂言,一切危急之证宜服此药。服后额上鼻尖有微汗,是其应也。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一升,煎至七分,去滓温冷,不拘

  • 银翘解毒颗粒

    药方名称银翘解毒颗粒处方金银花200g连翘200g薄荷120g荆芥80g淡豆豉100g牛蒡子(炒)120g桔梗120g 淡竹叶80g甘草100g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炮制上九味,取薄荷、荆芥

  • 椒沉丸

    药方名称椒沉丸处方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4两,沉香1两。制法上为末,以无灰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暖水脏。主目黑暗。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 纯阳正气丸

    《中国药典》:纯阳正气丸药方名称纯阳正气丸处方广藿香100g半夏(制)100g 青木香100g陈皮100g丁香100g肉桂100g苍术100g白术100g茯苓100g朱砂10g 硝石(精制)10g硼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