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青州白丸子

加减青州白丸子

《百一》卷五:加减青州白丸子

药方名称加减青州白丸子

处方附子2两,天南星2两,半夏2两,川姜2两,天麻1两,白僵蚕1两,干蝎1两,川乌头(去皮尖)半两。

制法上药并生用为细末,白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安神定志,去风痰。主卒中风邪,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闭塞,喘嗽咯血,胸膈满闷;小儿惊风。妇人血风,大人洗头风,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如瘫风,温酒送下;小儿惊风,薄荷汤送下5-7丸。

注意有孕妇人不可服。

摘录《百一》卷五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必用全书》:加减青州白丸子

药方名称加减青州白丸子

处方齐州半夏2两,南星(去浮皮)2两,川乌(去皮脐)3只,天麻2两,全蝎(去毒)2两。

制法上药将前3味水浸软,切作片子,用生绢袋盛,水盆浸之,春六、夏三、秋七、冬十,每日一换水,日晒夜露,晒干,同天麻全蝎为末,用糯米粥清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嗽,诸风。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南星用量原缺。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必用全书》

猜你喜欢

  • 六合散

    《医便》卷四:六合散药方名称六合散处方杏仁皮(烧存性)、香附(童便浸3日,炒黑)、旧红毡子(烧存性)、地肤子(炒)、旧棕荐(烧存性)、壮血余(烧存性)、蟹壳(烧存性)、陈莲蓬(烧存性)。制法上为末。功

  • 冬青汤

    《普济方》卷二四九:冬青汤药方名称冬青汤处方冬青叶、小檗、甘草各等分。制法以绢袋盛,投3沸汤中,须臾取起晒干,如此3次,又以苦酒渍之2宿,晒干为末,水泛为丸。功能主治外肾肿不下。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

  • 救唇汤

    药方名称救唇汤处方紫花地丁30克金银花30克白果20个桔梗9克 生甘草9克知母3克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治唇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 柏子建宫丸

    药方名称柏子建宫丸处方熟地当归(酒炒)各90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24克(炒)阿胶(麸炒)90克艾叶45克(醋炒)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治妇女血虚宫冷,不孕,脉数濡弦微涩者。用法用量每次9

  • 参漆丸

    药方名称参漆丸别名参山漆丸处方生大黄4两(一半藕汁浸,一半韭汁浸,先蒸后浸,晒干,如法9次),真野参山漆1两(生,研),川郁金1两(生,研),真西血琥珀1两(同灯草研),怀牛膝2两(酒炒),当归头2两

  • 八宝膏

    《喉科紫珍集》卷下:八宝膏药方名称八宝膏处方黄丹1两,宫粉1两,血余(滚水泡洗)1两,铜青3两,白蜡2两(黄蜡亦可),未后(即黑山羊粪。以新瓦晒露7昼夜,不可经雨,为末)1两(或用午后,即白马粪)。制

  • 消瘀饮

    药方名称消瘀饮处方当归芍药 生地黄桃仁红花苏木大黄(后下)芒消(后下)甘草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治瘀血腹痛。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入大黄煎,再入芒消,温服。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 知母汤

    药方名称知母汤处方知母6克 贝母9克 干葛9克 芍药9克石膏12克(碎,裹)黄芩9克杏仁3克(去皮、尖、双仁)栀子仁9克(擘)制法上药八味,切。功能主治治伤寒骨节疼痛,头痛,眼睛疼,咳嗽。用法用量以水

  • 干生地黄

    药方名称干生地黄处方干生地黄90克。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经12~50天治疗后,治愈9例,显着进步3例,血沉恢复一般在症状消失之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显着进步9例,进步

  • 地髓散

    药方名称地髓散处方生干地黄4两,莎草根1两,茜根1两,地骨皮(洗,焙)1两,庵(艹闾)子1两,茅根1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却病强身延年。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早晨温酒调下,午后再服。摘录《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