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凉肝散

凉肝散

银海精微》卷上:凉肝散

药方名称凉肝散

处方草决明、天花粉甘草赤芍药、绿豆皮、谷精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母胎中受其毒,疹痘出时五脏俱有热相攻,或肝脏受热甚,而致疹痘入眼。

用法用量每服6钱,蜜水调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眼科龙木论》卷三:凉肝散

药方名称凉肝散

处方大黄半两,桔梗半两,黄芩1两,羚羊角1两,黑参1两,人参1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毒风在肝脏,积血睑眦之间,而致混睛外障,初患之时先疼后痒,碜涩泪出,怕日羞明,白睛先赤,发歇无定,渐渐眼内赤脉横立遮睛,如隔纱看物,难以辨明。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盏,煎至5分,先镰洗钩割,食后去滓温服。

摘录《眼科龙木论》卷三

《眼科全书》卷三:凉肝散

药方名称凉肝散

处方当归赤芍龙胆草、羌活细辛玄参、草决明、防风荆芥薄荷川芎青葙子、蒺藜木贼

功能主治因呕吐而致冰翳,头痛,鼻颊骨疼,其翳如冰雪之状,阴看不大,阳看不小。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温服。

摘录《眼科全书》卷三

《幼科直言》卷四:凉肝散

药方名称凉肝散

处方石膏(煅)、贝母、胆星天麻陈皮甘草枳壳桔梗红花、花粉。

功能主治小儿热盛,烦躁作渴,抽搐。

用法用量姜皮为引。兼服牛黄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万氏家抄方》卷六:凉肝散

药方名称凉肝散

别名凉肝明目散

处方龙胆草(酒洗)、蜜蒙花、黄连(酒炒)、当归防风柴胡川芎

功能主治痘后目不敢开,虽向暗处亦不敢开。

用法用量凉肝明目散(《痘疹全书》卷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

普济方》卷八十引《圣惠》:凉肝散

药方名称凉肝散

处方大黄1两,赤芍药1两,蝉退半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甘草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初发眼疼,才生翳膜,脏腑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钱,食后以米泔水调服。

肝热,加淡竹叶;肺热,加大黄;脾热,加甘草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引《圣惠》

圣济总录》卷一○三:凉肝散

药方名称凉肝散

处方芎藭1两,栀子仁1两,槐蛾(炒)1两,荆芥穗2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退晕。主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2钱匕,食后以沙糖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猜你喜欢

  • 保阴生化汤

    药方名称保阴生化汤处方川芎2钱,当归4钱,桃仁10粒,炙甘草5分,炮姜5分,稆豆皮5钱,清炙绵耆8分,琥珀5分,银胡8分。功能主治产后盗汗。用法用量加藕节3个,水煎服。摘录《医方简义》卷六

  • 龙葵膏

    药方名称龙葵膏处方龙葵根半两,莨菪子半两,胡燕窠半两,独颗蒜半两,胡荽子半两,鼠粪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豉半两。制法用酱饭相和烂捣。功能主治恶刺。用法用量醋调封之,每日1换。经

  • 三乙承气汤

    药方名称三乙承气汤处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各二钱半。甘草二钱。功能主治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

  • 丁香益胃汤

    药方名称丁香益胃汤处方丁香1两,人参1两,诃黎勒皮1分,官桂半两,大黄(炮黑)半两。制法上细末。功能主治胃虚挟热,吐逆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5分,温服。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

  • 崩漏止血散

    药方名称崩漏止血散处方杏仁皮炭3钱,赤石脂炭2钱半,鸡冠花炭8钱,牡蛎粉3钱,贯众炭4钱,香附炭8钱,当归炭6钱,木耳炭4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崩漏。用法用量每服3钱,黄酒送下。摘录《全国中药成药

  • 琥珀药

    药方名称琥珀药处方西琥珀6钱,枯白矾1钱,黄丹7钱,麝香4钱,龙泉粉2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阴囊搔痒不已,及自汗不收。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掺在手心,于患处搽。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 葱白益母汤

    药方名称葱白益母汤处方益母草5钱,葱头3钱。功能主治难产。用法用量上用纹银1锭,重4两,水2碗,煎1碗。服之即生。摘录《胎产心法》卷中

  • 白垩丹

    药方名称白垩丹处方牡蛎(煅.研)、白垩、细辛(去苗)、禹馀粮(煅.醋淬九遍.研)、白石脂(煅)、龙骨(煅.研),各一两半;瞿麦穗、附子(炮.去皮.脐)、乌贼鱼骨(烧灰)、芍药、石苇(去毛)、白黄连(去

  • 泄泻丸

    药方名称泄泻丸处方苍白术各60克 赤白苓各120克 煨草果60克神曲150克甘草90克 川朴180克 广皮180克木瓜90克桔梗45克 苏叶210克半夏135克防风90克香薷60克朱砂120克 炒乌药

  • 莪术散

    《寿世保元》卷七:莪术散药方名称莪术散处方香附3两,当归(酒洗)1两,莪术(醋煨)1两,玄胡索1两,赤芍药1两,枳壳(麸炒)1两,熟地黄1两,青皮(去瓤)1两,白术(去芦)1两,黄芩1两,三棱(醋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