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京三棱汤

京三棱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京三棱汤

药方名称京三棱汤

处方三棱(炮,锉)1两,木香1两,甘草(炙,锉)1两,蓬莪术(炮,锉)1两,藿香叶1两半,乌药(锉)半两,茴香子(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痃癖冷气,积滞不消,胸膈痞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京三棱汤

药方名称京三棱汤

处方三棱(煨,锉)5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炮)1两,槟榔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杏仁(汤去皮尖双仁,麸炒,研)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谷劳体重,四肢烦倦,食已便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京三棱汤

药方名称京三棱汤

处方三棱(煨,锉)1两半,大腹(连皮子,锉)1两半,延胡索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芎?1两半,白术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0枚,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消石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1两1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腑脏不和,气血留滞,积聚胀满,心腹妨闷,食物减少,烦闷短气。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荆三棱煎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京三棱汤

药方名称京三棱汤

处方三棱(炮,锉)1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1分,大黄(锉碎,炒)半两,木香1分,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年症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腹、日午、夜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猜你喜欢

  • 清开灵口服液

    药方名称清开灵口服液处方胆酸、珍珠母、猪脱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性状为棕红色的液体;味甜、微苦。炮制上八味,水牛角磨粉,板蓝根、栀子、金银花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

  • 揩齿龙脑散

    药方名称揩齿龙脑散处方龙脑1分(细研),寒水石1两,盐花半两,石膏1两(细研),藁本半两,白芷半两,芎?半两,川升麻1两,细辛半两,龙花蕊半两。制法上为细散,于乳钵中研入龙脑,以瓷器盛,别用生地黄肥好

  • 二十四味飞步散

    药方名称二十四味飞步散处方当归1两,白芷1两,赤芍1两,牛膝(酒洗)1两,杜仲(姜汁炒)1两,木瓜1两,茯苓(去皮)1两,骨碎补1两,乌梅1两,何首乌1两,川续断1两,破故纸1两,小茴香(盐水炒)1两

  • 加减参苓白术丸

    药方名称加减参苓白术丸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炙)、黄耆、白芍、官桂、陈皮、山药、莲肉、使君子肉、鳖甲、神曲、夜明砂、龙胆草、天南星各等分。制法荷叶浸水煮糊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疟久成疳,谓之疳

  • 二子养亲汤

    药方名称二子养亲汤处方苏子、芥子、当归、腹皮、覆花、黄芩、陈皮、枳壳、甘草。功能主治酒症寒热火痰致喘。用法用量生姜、葱为引。摘录《点点经》卷三

  • 茜根丸

    药方名称茜根丸处方茜根(洗)川升麻犀角(镑)地榆(洗)当归(去芦,酒洗)黄连(去须)枳壳(去甑,麸炒)白芍药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一切毒痢及蛊注下血如鸡肝,心烦腹痛。

  • 参甘归芍瓜蒌汤

    药方名称参甘归芍瓜蒌汤处方人参1钱,甘草1钱,当归1钱,芍药2钱,生地1钱,栝蒌根3钱。功能主治厥阴经痘证,消渴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救急雷公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救急雷公散药方名称救急雷公散处方硫黄(制)5钱,吴茱萸1两8钱,母丁香1两2钱,肉桂8钱,麝香4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吊脚诸痧,绞肠腹痛,厥冷昏晕。用法

  • 大温脾汤

    药方名称大温脾汤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芍药1两,附子(炮)1两,甘草(炙)2两,干姜2两,大黄2两,厚朴(炙)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脾胃中寒,不得食,又谷不消,腹响胀满,时苦下痢。用法用量以水8升

  • 换睛散

    药方名称换睛散处方荆齐穗2两,蝉壳1两,草龙胆1两,川芎1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目昏病,发痛赤肿,渐生翳膜,眵泪。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茶、酒调下。一月见效,小可病眼,3服效。摘录《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