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黄膏

二黄膏

《得效》卷十九: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清油3两,巴豆20粒,黄蜡1两,雄黄1钱,硫黄1钱。

制法清油煎巴豆微黑,去巴豆,入黄蜡化讫,研雄黄硫黄,温入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疮痏,疹痘后疮。

用法用量洗净,抹敷2-3次。

摘录《得效》卷十九

《痈疽验方》: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别名二黄散

处方黄柏大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肿毒,坐板疮。敷一切肿毒,热浮在外,或时气热壅者。

用法用量二黄散(《绛囊撮要》)。《绛囊撮要》本方用法:为末,入猪油共捣匀,搽。

摘录《痈疽验方》

《医统》卷七十九: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黄丹、黄蜡、香油。

制法先用香油4两,铁勺熬滚,入蜡1两,再熬化提起,入黄丹,调得稀糊为度。

功能主治杖疮。

用法用量以油单纸摊贴,外用帛束之。不过3日愈。

摘录《医统》卷七十九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雄黄(末)3钱,雌黄(末)3钱,川乌(末)3钱,松香3钱(末),乱发1团(烧存性)。

制法以猪油6两熬,次入川乌松香、乱发3味,煎至发消尽,以绵滤去滓,入二黄搅匀,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黄水疮。

用法用量涂疮上。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猜你喜欢

  • 加减清经散

    药方名称加减清经散处方熟地黄5钱,白芍3钱,黄芩3钱,地骨皮4钱,益母草3钱,万年灰3钱,郁金3钱,柴胡3钱,青蒿2钱。功能主治妇女血热,经水先期。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专以清热为主,用熟地、黄

  • 半夏汤

    《灵枢》卷十:半夏汤药方名称半夏汤别名半夏秫米汤(《兰台轨范》卷七)。处方半夏10克秫米15克功能主治化痰和胃。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

  • 滋阴百补丸

    药方名称滋阴百补丸处方香附子5C0克(炒,去毛,分四制,酒浸125克,盐水浸125克,醋浸125克,童便浸125克,俱炒,焙干)益母草250克(端牛:日采,去土)当归180克(酒洗)川芎120克 熟地

  • 会仙救苦丹

    药方名称会仙救苦丹处方拣甘草1两,寒水石(烧)1两,乌鱼骨1两,白僵蚕1两,缩砂仁(炒)半两,白茯苓半两,贯众半两,麝香少许,南硼砂1钱,象牙(末)1钱。制法上为细末木,重罗,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用

  • 五利汤

    药方名称五利汤别名五利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三O)。处方大黄9克栀子仁15克升麻黄芩各6克芒消3克制法上五味,叹咀。功能主治治素体强壮,常大患热,发痈疽无定处,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30

  • 蒋氏化毒丹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蒋氏化毒丹药方名称蒋氏化毒丹处方犀角黄连桔梗元参薄荷叶甘草(生)大黄(生)各30克青黛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白蜜为丸,每丸重1.8克。功能主治治孕妇过食辛热之物,热毒凝结,蕴于

  • 洗面香皂丸

    药方名称洗面香皂丸处方甘松藁本香附茯苓细辛三奈茅香川芎白丁香白芷明胶白及白蔹各30克 牵牛(炒)瓜蒌根楮实冰片各15克 肥皂750克(煮,去皮)绿豆200克(略炒)制法上药,除后二味外,共为细末,肥皂

  • 络石汤

    《普济方》卷三五二:络石汤药方名称络石汤处方络石(亦名石龙藤)。功能主治产后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血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用法用量煎叶服之。亦浸酒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圣济总录》卷一

  • 代参膏

    《中国医学大辞典》:代参膏药方名称代参膏处方潞党参、绵黄耆、于潜术、桂园肉各等分。制法熬成膏子,加白冰糖收贮。功能主治补中气,生津液,润肺健脾,开胃进食;常服补诸虚,除百病。主心脾两亏,气血衰弱,心悸

  • 大断下圆

    药方名称大断下圆处方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一两半;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一两;细辛(去土.叶)七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