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色丸

二色丸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天南星3钱,半夏3钱,甘遂3钱,大戟3钱,干姜2钱,胡椒2钱,桂2钱,荜茇2钱,代赭石1两,大黄(生用)3钱。

制法上10味,取前4味,以浆水1升煮,水尽为度,晒干,余6味同捣为末。每用1钱,用巴豆3枚,烧得焰起,盏合,却候冷,与1钱药1处研,更用醋1盏,煎成膏,共药末同为丸,如绿豆大。分两处,1用丹砂为衣,1用腻粉为白衣。

功能主治一切肿赤,皮肤毒气及瘤子;小肠气;妇人心气痛。

用法用量方中大黄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卫生总微》卷十一: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吴茱萸(拣去枝梗)2两,黄连(去须)2两,巴豆49粒(去皮)。

制法上同于铫子内炒令黄赤色,去巴豆不用,只将上面2味各自为末,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看大小紧慢加减丸数。如白痢,只服茱萸丸;赤痢,只服黄连丸;白多赤少者,多服茱萸丸;赤多白少者,多服黄连丸,少服茱萸丸;赤白相等者,中半服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吴茱萸2两,黄连2两。

制法同炒香,各自为末,以百草霜末2两,同黄连作丸;以白芍药末2两,同茱萸作丸。各用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各收。

功能主治痢疾及水泄,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赤痢,乌梅汤下连霜丸;白痢,米饮下茱芍丸;赤白痢,各半服之。

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

猜你喜欢

  • 冲和顺气汤

    药方名称冲和顺气汤别名升麻白芷汤处方葛根1钱半,升麻1钱,防风1钱,白芷1钱,黄耆8分,人参7分,甘草4分,芍药3分,苍术3分。功能主治内伤脾气,恶寒发热,食少便溏。用法用量升麻白芷汤(《古今医鉴》卷

  • 定痛消毒饮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定痛消毒饮药方名称定痛消毒饮处方人参、当归、升麻、川芎、白芍、桔梗、枳壳、茯苓、半夏、柴胡、甘草、羌活、防风、厚朴、白芷、天花粉。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脑疽。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灯心

  • 内托黄耆丸

    药方名称内托黄耆丸处方黄耆250克当归90克(洗,焙)肉桂(去粗皮)木香乳香(别研)沉香各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用绿豆粉120克、生姜自然汁煮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疮疡误治,邪滞经络,白脓赤

  • 槐花丸

    《仙拈集》卷二:槐花丸药方名称槐花丸处方槐花(炒焦)1两,元胡(炒)1两,地榆(焙)1两,乌梅肉1两。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红白痢疾。用法用量每服20丸,黄酒送下;红痢,蜜

  • 和胃散

    药方名称和胃散处方御米壳(去蒂,蜜浴炒)3两,南青皮(去白)1两,车前子(炒)1两,甘草(生)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泻痢脓血,腹痛后重,水谷不化。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橘皮蜜汤调下。摘录

  • 麻雀粥

    药方名称麻雀粥处方雀儿5只(如常治),粟米1合,葱白3茎。功能主治壮阳暖肾益精。主中老年太阳虚羸弱,阳痿,肾虚多尿,腰酸怕冷等证。用法用量先炒雀熟,入酒1合,煮少时,入水2盏半,下葱,米,作粥食。摘录

  • 鲮鲤甲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鲮鲤甲散药方名称鲮鲤甲散处方鲮鲤甲(炙令焦黑)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发背、痈疽等疮,疼痛,肌肉不生。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日晚、空心温酒调

  • 榉皮散

    药方名称榉皮散处方榉树皮1两,栝蒌根3分,白茯苓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用法用量以粟米饮调下半钱,不拘时候。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 三品一条枪

    药方名称三品一条枪处方明矾60克 白砒45克雄黄7.2克乳香3.6克制法先将砒、矾入小罐内,炭火煅红,青烟已尽,旋起白烟,片时,待上下红彻住火,将罐放地上一夜,取出约有砒、矾净末3O克,再加人雄黄、乳

  • 龙衣粉

    药方名称龙衣粉处方蛇皮100g。功能主治下腿溃疡。用法用量微炒黑后,研细粉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