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鼻血草

鼻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血草

药材名称鼻血草

拼音Bí Xiě Cǎo

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

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M. parviflora Benth. non. Salis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吐血,鼻出血,麻风,皮肤瘙痒,疥疮。

用法用量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鼻血草

药材名称鼻血草

拼音Bí Xiě Cǎo

别名红活美(《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全草。夏、秋季采,晒干。

原形态荆芥,又名:蜜蜂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体被柔毛。茎直立,四方形,略带紫色。单叶对生;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轮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腋生,具花3~5朵,白色或淡黄色;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萼长钟形,萼管狭,2唇形,上唇3齿,下唇2齿,较上唇的齿狭而尖;花冠弯曲,2唇形,上唇直立,凹入,下唇扩展,3裂,内面疏生白毛;雄蕊4;花柱短,2裂。小坚果广卵形,平滑。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于低山区的山坡向阳处草丛中。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部。

化学成分Melissa属植物的叶含鞣质约5%,又含挥发油。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微温,味涩苦。"

功能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风湿麻木,大麻风,吐血,鼻出血,皮肤瘙痒,疮疹,癫症,崩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鼻血草

药材名称鼻血草

拼音Bí Xiě Cǎo

英文名Axillary Balm, Herb of Axillary Balm

别名荆芥、红活美、小薄荷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6-1m,被短柔毛。具地下茎。茎四棱形,具分枝。叶对生,叶柄长2-25mm,密被短柔毛;叶片卵形,长1.2-6cm,宽9-30m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钝或近心形,边缘具锯齿状圆齿,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靠近中脉两侧带紫色或伞部紫色,近无毛或仅沿脉被短柔毛。轮伞花序少花或多花,腋生;苞片小,具缘毛;花萼钟形,长6-8mm,外面被具节长柔毛,内面无毛、上唇3齿,齿短,下唇与上唇近等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1cm,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内蒙,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略长于雄蕊,柱头2裂;花盘4裂。小坚果卵圆形。花期6-11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800m的山地、山坡、谷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吐血;鼻衄;崩漏;带下;麻风;皮肤瘙痒;疥疮;蛇虫咬伤;口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或捣绒塞鼻。

各家论述《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风湿麻木,大麻风,吐血,鼻出血,皮肤瘙痒,疮疹,癞症,崩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芥菜

    药材名称石芥菜拼音Shí Jiè Cài别名龙骨七、石格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tangutorum O.E.Schulz采收和储藏:

  • 术苗

    药材名称术苗拼音Shù Miáo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苗叶。冬季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术"条。功能主治①《本草经集注》:"去水。&

  • 独脚柑

    《中药大辞典》:独脚柑药材名称独脚柑拼音Dú Jiǎo Gān别名干草(《广州植物志》),细独脚马骝(《南宁市药物志》),马佬含菊(《广西中药志》),金锁匙(《闽南民间草药》),地莲芝(《贵

  • 细叶马料梢

    《中药大辞典》:细叶马料梢药材名称细叶马料梢拼音Xì Yè Mǎ Liào Shāo别名高脚硬梗太阳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马料梢、鹁鸪梢、小号布纱(金华《常用中草药

  • 木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耳药材名称木耳拼音Mù ěr别名黑木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Underw.,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收,晒

  • 绒毛鸭脚木

    药材名称绒毛鸭脚木别名大加皮、野巴戟、假通脱木来源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Agalma delavayi (Franch.) Hutch.,以根或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祛风活

  • 香附

    《中国药典》:香附药材名称香附拼音Xiānɡ Fù英文名RHIZOMA CYPERI别名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来源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

  • 阔叶水竹叶

    药材名称阔叶水竹叶拼音Kuò Yè Shuǐ Zhú Yè英文名broadleaf Murdannia别名猪母乳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葶花水竹叶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

  • 茼蒿

    《中药大辞典》:茼蒿药材名称茼蒿拼音Tónɡ Hāo别名同蒿(《嘉佑本草》),蓬蒿(《饮膳正要》),同蒿菜(《滇南本草》),蓬蒿菜(《本草从新》),蒿菜(《得配本草》),菊花菜(《植物名实图

  • 菩提香

    药材名称菩提香别名西藏水杨梅来源蔷薇科菩提香Geum urbanum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甘,平。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平肝明目,消肿止痛。治感冒,头晕头痛,高血压,贫血,慢性肠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