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接骨丹

黄接骨丹

《中药大辞典》:黄接骨丹

药材名称黄接骨丹

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秋季采挖。

原形态山马菜,又名: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粗壮,黄褐色。茎多分枝,光滑无毛。单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3毫米,先端钝尖,基部稍狭,全缘;无柄。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或粉红色;萼钟状,5裂,裂片边缘膜质;花瓣5,长圆形,长于萼;雄蕊10;花柱2(3),子房1室,胚珠多数。蒴果卵圆形,花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地及平原。分布江苏、陕西及华北各地。

化学成分含尖叶丝石竹甙,系棉根皂甙元与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甙。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接骨丹

药材名称黄接骨丹

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

别名过路黄、石栏菜、银柴胡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rpsophila acutifolia Fisch.

采收和储藏: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抖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粗壮,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分枝,光滑无毛。单叶对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钝尖,基部稍狭,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直径1-3cm;花小,白色或粉红色,具短柄,长1-3mm;萼钟状,5裂,边缘膜质;花瓣5,长圆形,长于萼;雄蕊10;花柱2(3),子房1室,胚珠多数。蒴果卵圆形。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及平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

性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生肌止痛。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冬菜

    药材名称岩冬菜拼音Yán Dōnɡ Cài别名海椒七、赤脚大仙、拐脚草、枪花药、绿豆青、狗肝菜、九头狮子草、水甲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四子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bilanthe

  • 大四块瓦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四块瓦药材名称大四块瓦拼音Dà Sì Kuài Wǎ别名四儿风、四叶黄、四片瓦、四块瓦来源为报春科排草属植物重楼排草Lysimachia paridiformais Franch

  • 金猫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猫头药材名称金猫头别名滑野蚕豆、野蚕豆、小红药、化血丹、灵芝草[云南红河]来源玄参科胡麻草属植物大花胡麻草Cent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以根入药

  • 过山消根

    《中药大辞典》:过山消根药材名称过山消根拼音Guò Shān Xiāo Gēn别名开喉箭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狭叶少花酸藤子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蔓性小灌木,高40~70厘米

  • 双花堇菜

    药材名称双花堇菜拼音Shuānɡ Huā Jǐn Cài英文名all-grass of Twinflower Violet别名谷穗补、短距堇菜。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

  • 地蔷薇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蔷薇药材名称地蔷薇拼音Dì Qiánɡ Wēi别名直立地蔷薇、茵陈狼牙来源蔷薇科地蔷薇Chamaerhodos erecta (L.) Bunge,以全草入药

  • 大千生

    药材名称大千生拼音Dà Qiān Shēnɡ别名冰粉、水晶凉粉、假酸浆、田珠来源茄科假酸浆属植物大千生Nicandra Physaloides (L.)Gaertn.,以全草、果及种子入药。

  • 小柿子

    《中药大辞典》:小柿子药材名称小柿子拼音Xiǎo Shì Zi别名地石榴、跳八丈(《云南中草药》),小面瓜(《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万卖(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

  • 辣根

    药材名称辣根拼音Là Gēn别名马萝卜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辣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oracia rusticana(Lam.)Gaertn.,B.Mey.et scherb.[Co

  • 鹩哥舌

    《中药大辞典》:鹩哥舌药材名称鹩哥舌拼音Liáo Gē Shé别名鹩哥利(《陆川本草》),鸟舌草(《广西中药志》)。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松叶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