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鲂鱼

鲂鱼

《中药大辞典》:鲂鱼

药材名称鲂鱼

拼音Fánɡ Yú

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三角鲂

原形态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头很细小。口小,端位,口裂倾斜,上下颌等长,上盖有坚硬的角质,但亦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7~22,多数为18~21。侧线鳞50~60。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着大于头长。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着的腹棱。臀鳍条3,24~32,多数为26~28;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尾鳍分叉深,下叶较上叶为长。体呈青灰色,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侧面灰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生境分部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主要食物为苦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丝状绿藻、淡水海绵等。产卵期5~6月,此时雌雄两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现。分布黑龙江、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阳湖、粱子湖等湖泊中。

性味①《日用本草》:"味甘,平。"

②《纲目》:"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食疗本草》:"调胃气,利五藏,和芥子酱食之,助肺气,去胃家风。消谷不化者,作鲙食,助脾气,令人能食。"

注意食疗本草》:"患疳痢者不得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鲂鱼

药材名称鲂鱼

拼音Fánɡ Yú

英文名Richardson, Black bream

别名鳊鱼、平胸鳊、法罗鱼、乌鳊、花边、三角鳊

出处1.出自《食疗本草》;2.《纲目》: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弯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得后,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三角鲂,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腹棱自腹鳍基部至门,头短小,口小端位,口裂斜至鼻孔下方。上下颌等长,其上盖有坚硬的角质,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经级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6-22。侧一鳃54-60。背鳍3,7,起点位于腹鳍基部稍后方,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着大于头长。胸鳍可达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臀鳍3,24-32,基部长,无硬大同小异,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正下方,尾鳍深分叉,下叶较上叶稍长。鳔3室,前室最大。腹膜灰色或灰黑色。体呈青灰色,头背面及体背部较深,侧面为类色,常有浅绿色泽。腹面银灰各鳍呈现灰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属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的敞水区,杂食性,而以植物为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其次是淡水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以及少量水生植物。成鱼主要食物是工苔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其次是湖底植物的碎屑、淡水海绵、丝状绿藻、马来眼子菜、菹草和聚草。个别的也摄食水生昆虫、螺蚬类、虾和小鱼。3冬龄性成熟,5-6月份产卵。冬季不大活动,一般群集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

资源分布:除西北等高原地区处,我国各大河流、湖泊中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食和。主和消化不良;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食疗本草》:“患疳痢者不得食。”

各家论述食疗本草》:调胃气,利五藏,和芥子酱食之,助肺气,去胃家风。消谷不化者,助脾气,令人能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蝗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蝗果药材名称马蝗果拼音Mǎ Huánɡ Guǒ来源蔷薇科马蝗果Cotoneaster amoenus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刺果卫矛

    《中药大辞典》:刺果卫矛药材名称刺果卫矛拼音Cì Guǒ Wèi Máo别名扣子花、岩风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高达6米

  • 三叉凤尾蕨

    药材名称三叉凤尾蕨拼音Sān Chā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Wallich's Brake别名老泻风、凤尾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

  • 密穗砖子苗

    药材名称密穗砖子苗拼音Mì Suì Zhuān Zǐ Miáo来源莎草科密穗砖子苗Mariscus compactus (Retz.)Dru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

  • 小羊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羊桃药材名称小羊桃拼音Xiǎo Yánɡ Táo别名羊奶奶来源猕猴桃科小羊桃Actinidia purpurea Rehd.,以根、皮、果实入药。生境分部江西

  • 花拐藤根

    《中药大辞典》:花拐藤根药材名称花拐藤根拼音Huā Guǎi Ténɡ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随时可乘,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帘子藤,又名:花拐藤。常绿攀援藤本

  • 地菍根

    《中药大辞典》:地菍根药材名称地菍根拼音Dì Rěn Gēn别名地茄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8~12月采收。

  • 黑壳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壳楠药材名称黑壳楠别名岩柴、楠木、八角香来源樟科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以根、枝、树皮入药。生境分部贵州、四川、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性味辛、

  • 黄金菊根

    药材名称黄金菊根拼音Huánɡ Jīn Jú Gēn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黄金菊的根。夏季采挖,去净泥土,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单一,直立,被长毛。

  • 茱苓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茱苓草药材名称茱苓草拼音Zhū Línɡ Cǎo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茱苓草Gentiana apiata N. E. Brown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