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青脚莲

青脚莲

药材名称青脚莲

拼音Qīnɡ Jiǎo Lián

英文名different-leaved Arisaema

别名铁灯台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奇异南星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decipiens Scnott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奇异南星,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长5-6cm。鳞叶线状披针形,锐尖。叶2,叶柄长30-90cm,至中部具鞘,杂色,鞘楠部斜截形;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7,椭圆状披针形,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表面绿色,背面粉绿色;中裂片具长2.5-5cm的柄,连尖头长20-29cm,宽7-12cm;侧裂片向两侧渐小,最外2枚基部多少联合。花序柄杂色,短于叶柄;佛焰苞管部圆柱形,杂色长5-6cm,粗1-2cm,喉部稍展开,不外卷;檐部和圆状披针形,靠边缘杂紫色。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5cm粗6mm;附属器具短柄,基部增粗,近截形,向上渐细,直立,伸出喉外,先端有时螺状卷曲;雄花具短柄,雄蕊3;雌花序圆锥形,附属器同雄花序;雌花密集,子房倒卵形,先端截平呈四边形,柱头无柄,盘状。浆果有种子3。种子倒卵形,长5mm。花期9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80-34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主无名肿毒;痈疽;乳痈;毒蛇咬伤;鼠咬伤;蜂、蝎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本品有毒,仅作外用。外敷后一般有微痒感觉,如果痒极难忍,则应停用。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苦、麻,性寒,有毒。有散毒消肿、杀菌消炎的功能。用于无名肿毒、乳腺炎,痈疽,毒蛇咬伤,蜂蝎螫伤,蜘蛛和老鼠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人参药材名称岩人参拼音Yán Rén Shēn来源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紫花党参Codonopsis purpure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切碎,晒干

  • 臭矢菜

    药材名称臭矢菜别名羊角草、黄花菜、野油菜来源白花菜科臭矢菜Cleome vircos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性味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去腐

  • 滇藏方枝柏

    药材名称滇藏方枝柏拼音Diān Cánɡ Fānɡ Zhī 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滇藏方枝柏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wallichiana(Hook.f.et Thoms.)

  • 越橘叶

    《中药大辞典》:越橘叶药材名称越橘叶拼音Yuè Jú Yè别名熊果叶(《新疆中草药手册》)。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叶。6月间开花时采叶,晒干,贮干燥

  • 锥栗

    《全国中草药汇编》:锥栗药材名称锥栗拼音Zhuī Lì别名栲栗、山椎、锥子树、勒翠、桂林栲、米锥栗来源壳斗科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以壳斗、叶和种子入药。

  • 四叶草

    《中药大辞典》:四叶草药材名称四叶草拼音Sì Yè Cǎo别名冷水丹、风车草、四方草(《江西草药》)。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四叶葎或细四叶葎的全草。夏季花期采收,晒干或鲜

  • 云南野当归

    药材名称云南野当归别名土当归、野当归[云南]来源伞形科当归属植物云南野当归Angelicasp.,以根入药。秋冬采根,洗净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补血润燥,滑肠。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瘀血闭

  • 万年青花

    《中药大辞典》:万年青花药材名称万年青花拼音Wàn Nián Qīnɡ H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百合科植物万年青的花蕾。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万年青根"条。功能主

  • 野猪皮

    《中药大辞典》:野猪皮药材名称野猪皮拼音Yě Zhū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功能主治《纲目》:"烧灰,涂鼠瘘恶疮

  • 甜叶菊

    药材名称甜叶菊拼音Tián Yè Jú英文名sweet Stevia别名甜茶出处始载于《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甜叶菊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uia rebaudiana (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