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青头菌

青头菌

药材名称青头菌

拼音Qīnɡ Tóu Jūn

别名青面子菌、青面子、黤面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Virescens (Schaeff.) Fr.[Agari-cus virescens Schaeff.]

采收和储藏:夏、秋雨后采摘,去掉泥沙,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3-10cm,扁半球形,后平展。成熟后中央下凹,浅绿色、灰绿色,表皮往往具深绿色斑块,且多龟裂,盖缘条纹放射状,极明显。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直生。褶间近盖处有横脉相连。菌柄长2-10cm,粗0.5-2cm,白色。孢子透明,6.1-9μm×5.2-7μm。近球形、卵圆形,有小疣,连成微细不完整的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下。初茬菌,部分人食后有幻觉现象,但无毒。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扁球形,或平展且中央稍下凹,直径3-10cm,暗绿色或灰绿色,表面具深绿色斑状,龟裂,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较密,有分叉,白色,褶间具横脉。菌柄圆柱形,长2-9.5m,直径0.5-2cm,白色,中实或松软。

化学成分子实体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磷、钙、铁和硫胺素等。

药理作用青头菌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70%。

性味甘;微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理气解郁。主肝热目赤;目暗不明;妇女肝郁内热;胸闷不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

注意《滇南本草图说》:“不可多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蓼

    《中药大辞典》:毛蓼药材名称毛蓼拼音Máo Liǎo别名四季青(《植物名实图考》),水辣蓼(《广西药植名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蓼科植物毛蓼的全草或根。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

  • 马蔺叶

    药材名称马蔺叶拼音Mǎ Lìn Yè出处《纲目》来源驾尾科植物马蔺的叶片。性味《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味酸咸。"功能主治治喉痹,痈疽,淋病。①《本经》:&quo

  • 天竺黄

    《中国药典》:天竺黄药材名称天竺黄拼音Tiān Zhú Huánɡ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 碱花

    药材名称碱花拼音Jiǎn Huā别名浦多来源为咸水湖边生成主含碳酸钠的分枝状结晶。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消滞。用于胃寒,消化不良。用法用量2~6分,多入丸散剂。注意腹泻病人慎用。摘录《

  • 胡桃壳

    《中药大辞典》:胡桃壳药材名称胡桃壳拼音Hú Táo Ké出处《纲目》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实的内果皮。化学成分含6%的戊糖。功能主治治血崩,乳痈,疥癣。《纲目》:&

  • 锡兰肉桂

    药材名称锡兰肉桂拼音Xī Lán Ròu Guì英文名Caylon Cinnamon Bark来源为樟科植物锡兰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 B1.的树

  • 芋梗

    《中药大辞典》:芋梗药材名称芋梗拼音Yù Gěnɡ别名芋荷杆(《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芋茎(《湖南药物志》)。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柄。7~8月间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

  • 硬飘拂草

    药材名称硬飘拂草拼音Yìnɡ Piāo Fú Cǎo别名毛蜂子、茅草箭、透骨风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硬飘拂草的根。春、夏采收。原形态硬飘拂草,又名:结壮飘拂草。多年生草本

  • 肉根还阳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肉根还阳参药材名称肉根还阳参别名一支箭、万丈深、芫菁还阳参、抽葶还阳参来源菊科还阳参属植物肉根还阳参Crepis napifera (Franch.) Babc.,以根或全草入药。

  • 防风

    《中国药典》:防风药材名称防风拼音Fánɡ Fēnɡ英文名RADIX SAPOSHNIKOVIAE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