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长叶实蕨

长叶实蕨

药材名称长叶实蕨

拼音Chánɡ Yè Shí Jué

英文名Longleaf Bolbitis

别名三叉剑、单刀石韦、三角枫、三步跳、鸭公尾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实蕨科植物长叶实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bitis heteroclita (Presl) Ching.[Acrostichum heteroclitium Presl]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去须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5-85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盾状着生。叶近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10-35cm,禾秆色,基部被疏鳞片,向上无毛;叶片薄革质,形式多样,或为披针形单叶、三出或一回羽状;羽片1-3对,顶生羽片特大,披针形,长30-40cm,宽5-8cm,先端长尾尖,能着地生根,产生新株,侧生羽片1-5对,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6-15cm,宽2-4cm,渐尖头,基部楔形或圆楔形,全缘或浅波状;叶脉网状,无内藏小脉;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而较小,叶柄长25-40cm;叶片较小;叶脉网状,网眼四角形或六角形,在侧脉之间排成2行。孢子囊群幼时沿网脉着生,成熟后满布于叶背;无囊群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400m的林下或溪谷边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扁平长条状,长6-15cm,直径0.5-1cm;表面有密生的棕褐色小鳞片,两侧及上面有突起的叶柄痕,下面有残留的短须根;质脆,断面有多数筋脉小点。叶常皱缩,两型;营养叶叶柄长10-35cm,表面浅棕黄色,叶片长30-40cm,表面褐色,形状多样,单叶、三出或羽状,先端具长尾,有的可见不定根,叶脉网状;孢子叶叶柄长25-38cm,叶片与营养叶同形但狭小。孢子囊群布满叶背。气微,味淡。

性味淡;凉

归经肺;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凉血止血。主肺热咳嗽;咯血;痢疾;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淡,性凉。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收敛的功能。用于咳嗽、吐血、痢疾、烧烫伤、跌打伤、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芋

    药材名称刺芋拼音Cì Yù别名野茨菇、山茨菇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L.)Thwaites [L. heterophylla Schott],以根状

  • 假苦瓜

    药材名称假苦瓜拼音Jiǎ Kǔ Guā别名假蒲达(《本草求原》),包袱草、风船葛(《广州植物志》),鬼灯笼、三角泡、三角灯笼(《广西中药志》),金丝苦楝、眼睛草(《泉州本草》)。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

  • 石上瓜子菜

    药材名称石上瓜子菜拼音Shí Shànɡ Guā Zǐ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东南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alfredii Hance[S.formosanum N.E.

  • 地瓜根

    《中药大辞典》:地瓜根药材名称地瓜根拼音Dì Guā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性味苦涩,凉。①《滇南本草》:"性凉,味苦涩。"②《草木便方》:&qu

  • 斑点虎耳草

    药材名称斑点虎耳草拼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斑点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

  • 青钱柳

    药材名称青钱柳别名青钱李、甜茶树来源胡桃科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jin.,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省。功能主治治癣。用法用量嫩叶捣烂取汁擦。摘录《全国

  • 大石韦

    药材名称大石韦拼音Dà Shí Wéi别名篦梳剑(《泉州本草》)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线蕨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横走,匍匐

  • 三七花

    《中药大辞典》:三七花药材名称三七花拼音Sān Qī Huā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平肝,降压。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用法用量内服

  • 白千层叶

    《中药大辞典》:白千层叶药材名称白千层叶拼音Bái Qiān Cé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叶片,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1~1

  • 大羊角瓢

    药材名称大羊角瓢别名老君须、雪里蟠桃、婆婆针线包、川白薇、瓢儿瓜、竹灵消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大羊角瓢Cynanchum inamoenum (Maxim.) Lose.,以根及根状茎入药。夏秋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