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银扁担

银扁担

《中药大辞典》:银扁担

药材名称银扁担

拼音Yín Biǎn Dɑn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毛茛科植物秦岭耧斗菜。夏季采挖,去须根,洗净,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纺锤形,深褐色,具多数须根。叶互生,2回3出复叶;小叶片菱状倒卵形或斜倒卵形,边缘具钝圆齿。聚伞花序顶生,具花2~5朵;花序轴被柔毛,基部具叶状总苞,中部以上具线状总苞。花紫色,大而美丽;萼片5个,辐射对称,椭圆形,与花瓣同色或异色,短于距;花瓣5,瓣片短而阔,向前伸,基部有向后伸长中空而内弯的距;雄蕊多数,内部的退化;雌蕊5,分离,胚珠多颗。蓇葖5个,直立。

生境分部生于沟边草地或山坡。分布陕西、甘肃、四川。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镇痛,祛风。治跌打损伤,内有瘀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银扁担

药材名称银扁担

拼音Yín Biǎn Dɑn

英文名Root of Chinling Mountain Columbine

别名灯笼草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秦岭耧斗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quilegia incurvata Hsiao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去须根,洗净,阴干。

原形态秦岭耧斗菜,多年生草本。高40-60cm。茎直立,疏被白色短柔毛。基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柄长4-10cm;中央小叶菱状倒卵形,长1.2-3cm,宽1.1-2.4cm,先端钝或有小尖头,基部楔形,3裂,中央裂片有3圆齿,侧生小叶斜倒卵形,比中央小叶稍小,常2裂,无毛或基部有疏柔毛,无柄。单歧聚伞花序,2-5朵花;苞片3裂;花梗长6-10cm,上部有2钻形小苞片;两性花,萼惩5,花瓣状,紫色,椭圆形或卵形,长1.4-1.8cm,先端急尖,无毛;花瓣3;紫色,无毛,瓣片长方形,长7-8mm,距长1.2-1.5cm,末端向内弯曲;雄蕊多数,长5-9mm,花药长约1mm;退化雄蕊披针形,有柔毛和腺毛;心皮有毛,花柱长5-6mm。蓇葖果长1.4-1.5cm,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草坡或沟边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东北部。

化学成分根含紫堇块茎碱(corytu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黄连碱(coptisine)。

性味辛;微苦;平;有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止痛。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气桐子

    《中药大辞典》:气桐子药材名称气桐子拼音Qì Tónɡ Zǐ别名气死桐子(《重庆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未成熟而早落的果实。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qu

  • 乌桕子

    《中药大辞典》:乌桕子药材名称乌桕子拼音Wū Jiù Zǐ别名乌茶子(《天宝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桕木根皮"条。性味甘

  • 螃蟹脚

    《全国中草药汇编》:螃蟹脚药材名称螃蟹脚拼音Pánɡ Xiè Jiǎo来源灯心草科螃蟹脚Juncus diastrophanthus Buche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

  • 蘼芜

    《中药大辞典》:蘼芜药材名称蘼芜拼音Mí Wú别名蕲莲、蘪芜(《尔雅》),薇芜(《本经》),江蒿(《上林赋》),芎藭苗(《别录》),川芎苗(《履巉岩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伞形

  • 红花岩松

    药材名称红花岩松别名山瓦松、瓦指甲、堆山花、石莲花[云南]来源景天科华景天属植物石莲Sinocrassula indica (Decne.) Berger[Sedum indicum (Decne.)

  • 子楝树根

    药材名称子楝树根拼音Zǐ Liàn Sh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子楝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dpermum gracilen-tum (Hance) Merr.et Perr

  • 薄叶棘豆

    药材名称薄叶棘豆拼音Báo Yè Jí Dòu来源豆科薄叶棘豆Oxytropis leptophylla (Pall.)D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吉林、河北、山

  • 鸡肚肠草

    《中药大辞典》:鸡肚肠草药材名称鸡肚肠草拼音Jī Dù Chánɡ Cǎo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春、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

  • 山蜘蛛

    药材名称山蜘蛛别名山卡拉来源兰科山蜘蛛Calanthe japonica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淡、微辛,凉。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拔毒生肌。外治疮疡肿毒,异物入肉。用法用量外用适

  • 大黑头草

    《中药大辞典》:大黑头草药材名称大黑头草拼音Dà Hēi Tóu Cǎo别名黄药(《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大黄药,一号黄药、吊吊黄、小香薷(《红河中草药》)。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