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调经草

调经草

药材名称调经草

拼音Tiáo Jīnɡ Cǎo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卫矛科植物冬青卫矛。全年可采。

原形态冬青卫矛,又名:正木、八木、大叶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枝有白色皮孔,小枝近四棱形。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钝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淡;叶柄长约1厘米。花绿白色,4数,具细长的柄,每5~12朵合成腋生密集的聚伞花序。蒴果球形,无毛,淡红色,有4浅沟,果梗4棱形。种子每室1~2,棕色,假种皮橘红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林边。庭园中常有栽培。

化学成分叶含三萜类无羁萜、表无羁萜醇和无羁萜醇。又含槲皮素-3-β-D-葡萄糖-7-α-L-鼠李糖甙和山柰酚-3-β-D-葡萄糖-7-β-L-鼠李糖甙等黄酮类;叶子黄色部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较绿色部分中为多。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调经化瘀。治月经不调,痛经。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调经草一两。炖肉吃。

②治痛经:调经草、水葫芦各五钱。煨水服。(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槠子

    《中药大辞典》:槠子药材名称槠子拼音Zhū Zǐ别名株子(《饮膳正要》)。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原形态①苦槠又名:血槠(《纲目》),槠栗。常绿乔木,高5~10米。枝条稠密;

  • 大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花药材名称大黄花别名白蒿茶、兴安芯芭、芯玛芭来源玄参科大黄花Cymbaria dahuric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利

  • 大叶狼豆柴叶

    药材名称大叶狼豆柴叶拼音Dà Yè Lánɡ Dòu Chái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叶。性味性凉,味甘苦。功能主治解

  • 牛口涎

    《中药大辞典》:牛口涎药材名称牛口涎拼音Niú Kǒu Xián别名牛涎(《千金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呕吐。①《本草拾遗》:&q

  • 黄颡鱼颊骨

    《中药大辞典》:黄颡鱼颊骨药材名称黄颡鱼颊骨拼音Huánɡ Sǎnɡ Yú Jiá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鮠科动物黄颡鱼的颊骨。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喉痹,黄

  • 盐酸树

    药材名称盐酸树拼音Yán Suān Shù别名盐霜柏、盐树、盐霜树、盐布根、野漆树、女木、五倍子树、枯盐箕、埔盐、山盐菁、山埔盐。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滨盐肤木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u

  • 轮环藤

    药材名称轮环藤拼音Lún Huán Ténɡ别名百解藤、须龙藤、牵藤暗消来源防己科轮环藤Cyclea polypetala Dunn,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

  • 蓬莪术

    药材名称蓬莪术拼音Pénɡ é Shù别名蓬莪茂(《药性论》),蒁药(《唐本草》),蓬莪蒁(《日华子本草》),广茂(《珍珠囊》),蓬术(《普济方》),莪蒁(《本草备要》)

  • 大桫椤

    药材名称大桫椤拼音Dà Suō Luó别名黑狗脊来源药材基源:为桫椤科植物大黑桫椤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mnosphaera gigantea(Wall.ex Hook.)J.Smith[Al

  • 土远志

    药材名称土远志拼音Tǔ Yuǎn Zhì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奇异排草的根。春、夏季挖掘地下根部,洗净晒干。或临时采用新鲜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三张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