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血藤

血藤

药材名称血藤

拼音Xuè Ténɡ

别名大血藤(《草木便方》),活血藤(《天宝本草》),黄皮血藤(《四川中药志》),紫金血藤(《重庆草药》),气藤(《贵州草药》),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藤茎。3~6月间,砍取藤茎,锯段晒干。

原形态①翼梗五味子,又名:峨嵋五味子

攀援灌木。当年生幼枝淡绿色,光滑无毛,上被白粉,五棱形,棱上具翅膜;一年以上者紫棕色,略呈方形至圆形,具狭翅或无翅,皮孔淡棕色,显明;芽鳞卵形,宿存于小枝基部。单叶互生,半革质;阔卵形或近于圆形,长9~11厘米,阔5~8厘米,先端尖尾状或短尖尾状,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稀细齿;上面绿色,被少许白粉,下面淡绿,白粉较浓厚;叶柄红色,被白粉,长2.5~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单生于叶腋间,径约1.5厘米,白色,花梗细长,长4~5厘米,基部有细小苞片1枚;萼片3,圆形,大小略等,淡绿色或黄绿色;花瓣3,形同萼片;雄蕊多数,花药白色,内向。雌花着生于长约7~8厘米的花梗上;花萼、花瓣与雄花相同;子房光滑无毛,花柱极短。果实圆球形,红色,长4~5毫米,具极短柄;种子棕黄色,常呈半圆形。花期5~6月。

生于林中或林边。分布四川、湖北、贵州、广西等地。

②华中五味子又名:楔药北五味子

攀援灌木,长约5米余。小枝圆柱形,红褐色,无毛。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面苍白色,无毛.花单生于叶腋,黄绿色,直径约1.5厘米;雄蕊10~15,花药楔状倒卵形,顶端微凹或平截。果实红色,卵状球形,长6~9毫米。

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作五味子使用,商品称"南五味子",参见"五味子"条。

生境分部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藤茎呈圆柱形,粗壮;少有分枝。一般锯成长约30~60厘米的段落,径约2~6厘米不等。表面棕褐色微带黄色,皮质粗糙,但少里鳞片状者。质坚实,木质性强,切断面皮部呈棕红色或棕紫色,与木心紧密结合,木心坚硬,淡棕红色,有多数排列散乱的细孔。气味微弱。以条大、色红身干、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酸,温。

①《草木便方》:"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麻酸涩苦,无毒。"

③《重庆草药》:"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养血消瘀,理气化湿。治痨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草木便方》:"入血分,破瘀生新。疗损伤积血,止痰血,鼻衄,臌胀,金疮。"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吐血;通气,又治恶毒。"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舒筋活络,通经破瘀。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调月经。"

④《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

⑤《四川中药志》:"通经活血,强筋壮骨。治五痨七伤,跌打损伤,风湿血痹,筋骨肢节酸痛及脚气,痿躄。"

⑥《贵州草药》:"除湿,理气止痛。治胃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注意《四川中药志》:"血虚气弱的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痨伤吐血,喉头发痒,腰痛:大血藤一两,龙胆草五钱,血胆三钱。泡开水服。

②治贫血:大血藤一两,小血藤三钱,金樱根一两,黄精四钱,石豇豆五钱。煎水服。妇女加天青地白草一两,白指甲花三钱;男性加左转藤四钱。

③治吐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大血藤一两,小血藤一两,杜仲一两,木瓜一两,五加皮一两,鸡矢藤根一两。泡酒服。(①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④治风湿关节痛:气藤二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⑤治神经衰弱,胃痛:香石藤根二至三钱。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榄仁树子

    药材名称榄仁树子拼音Lǎn Rén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catappa L.采收和储藏:7-9月果熟后采收,晒干。原形态大乔

  • 猕猴梨

    药材名称猕猴梨拼音Mí Hóu Lí别名圆枣子、藤梨(《河南中草药手册》),洋桃藤(《贵州药植目录》)。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猕猴槐科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根、叶。秋、冬

  • 桃子

    《中药大辞典》:桃子药材名称桃子拼音Táo Zi别名桃实(《别录》)。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热果实。化学成分果实食部每百克含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7克,

  • 金棒锤

    药材名称金棒锤拼音Jīn Bànɡ Chuí别名细蔓委陵菜、金金棒、小五爪龙来源蔷薇科金棒锤Potentilla reptans L.,以块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甘肃、陕西、

  • 绿青

    《中药大辞典》:绿青药材名称绿青拼音Lǜ Qīnɡ别名石绿(《唐本草》),石碌(《本草衍义》),大绿(《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原形态单斜晶系,晶体柱状或针状。通常多为钟

  • 毛黄连

    《中药大辞典》:毛黄连药材名称毛黄连拼音Máo Huánɡ Lián别名毛连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蜀侧金盏花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

  • 鳞叶藓

    《全国中草药汇编》:鳞叶藓药材名称鳞叶藓别名多枝鳞叶藓来源苔藓类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num (Mitt.) Fleis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省。功能主治主治外

  • 鱼香根

    《中药大辞典》:鱼香根药材名称鱼香根拼音Yú Xiā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圆叶薄荷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鱼香草"条。功能主治治一切气痛,阴寒,红

  • 吴茱萸

    《中国药典》:吴茱萸药材名称吴茱萸拼音Wú Zhū Yú英文名FRUCTUS EVODIAE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

  • 海带

    药材名称海带拼音Hǎi Dài别名海马蔺、海草(《东北药植志》)。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春、夏、秋皆可采收,除去杂质,用淡水洗净,阴干。原形态大叶藻(《本草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