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蕺叶秋海棠

蕺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蕺叶秋海棠

拼音Jí Yè Qiū Hǎi Tánɡ

英文名Limpricht Begonia

别名血染叶,七星花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蕺叶秋海棠的带恨茎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limprichtii lrm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5-15cm。无直立茎;根茎横生,被犭色柔毛。具4-6叶;叶柄长6-14cm,被棕色长柔毛,以顶部为多;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宽4-8cm,宽4-5.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斜心形,上面有紫色伏生刺状毛,下面紫色,下面主脉上有褐色柔毛,边缘浅波状或稍3浅裂;有细上他。聚伞花序从根茎上生出,总花梗长6-12cm,有2-5朵花,花粉红色;雄花被片4,外花被片2,宽卵形,长约1cm,内花被片2,椭圆形,雄蕊多数,花丝分离;雌花被片4,外2片大,背面被柔毛;花柱2,螺旋状,二叉分歧,外缘有乳头状突起。蒴果小,有3翅,其中1翅特别大,长达1cm,圆头或钝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900m的林下阴湿石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干燥皱缩,高8-15cm;根茎细长,有4-5叶。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4.8cm,宽1.8-3.1cm,基部斜心形,上面有紫色伏生刺状毛,下面紫色,主脉上有锈黄色绒毛,边缘浅波状或稍3浅裂,有细齿,表面黄棕色;叶柄肉质,有锈黄色长毛.聚伞花序从根状茎生出,花褐色.

性味味酸;涩,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止痛。主崩漏带下;吐血;痢疾;跌打瘀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或捣汁冲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治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威灵仙

    《中国药典》:威灵仙药材名称威灵仙拼音Wēi Línɡ Xiān英文名RADIX CLEMATIDIS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

  • 蛏壳

    《中药大辞典》:蛏壳药材名称蛏壳拼音Chēnɡ K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壳。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喉风急痹。"②《泉州本草》:"治胃病。

  • 小果白刺

    药材名称小果白刺拼音Xiǎo Guǒ Bái Cì别名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酸胖、哈莫儿、卡蜜、旁白日布、哈日木格[蒙名]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

  • 青麸杨根

    《中药大辞典》:青麸杨根药材名称青麸杨根拼音Qīnɡ Fū Yánɡ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青麸杨的树根。9~10月采收。原形态青麸杨,又名:波氏盐肤木,铁倍树。落叶乔木,高

  • 白垩

    《中药大辞典》:白垩药材名称白垩拼音Bái è别名白涂(《说文》),白善土(《别录》),白土子(《本草衍义》),画粉(《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沉积岩类岩石白垩的块状物或粉末。

  • 穿根藤

    《中药大辞典》:穿根藤药材名称穿根藤拼音Chuān Gēn Ténɡ别名春根藤(《广东中药》),木头疳(《广西药植名录》),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广东中草药》)。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

  • 水黄杨木

    《中药大辞典》:水黄杨木药材名称水黄杨木拼音Shuǐ Huánɡ Yánɡ Mù别名乌棒子(《贵州药植目录》)。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的根。全年可采。原

  • 藤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三七药材名称藤三七拼音Ténɡ Sān Qī别名藤子三七来源落葵科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 baselloides

  • 麦饭石

    药材名称麦饭石拼音Mài Fàn Shí英文名Maifanitum别名长寿石、健康石、炼山石、马牙砂、豆渣石出处始载于《中国药学大辞典》。来源药材基源:为中酸性火成岩类岩石石英二长斑岩。拉丁植物动物矿

  • 草灵脂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灵脂药材名称草灵脂拼音Cǎo Línɡ Zhī别名西藏鼠兔粪、岩兔粪、岩鼠粪来源兔目鼠兔科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 (Milne-Edwards),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