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苦荬菜

苦荬菜

《中药大辞典》:苦荬菜

药材名称苦荬菜

拼音Kǔ Mǎi Cài

别名盘儿草(《陕西中草药》)。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荬菜全草。春季采收,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含乳汁。茎直立,无毛,上部分枝。基生叶倒卵状披针形或匙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圆,边缘羽形分裂,有时为琴状羽裂,有不规则尖锯齿;茎生叶无柄,基部耳状。头状花序长约5毫米,多数集成聚伞花序;花冠长6~8毫米,舌状,黄色,花舌长4~6毫米,有5齿。瘦果成熟时暗褐色,冠毛白色。

生境分部生于低山的山坡、路旁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苦,凉。

①《嘉佑本草》:"冷,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治肺痈,乳痈,血淋,疖肿,跌打损伤。

①《嘉佑本草》:"治面目黄,强力止困,敷蛇虫咬。又汁敷疗肿,即根出。"

②《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治无名肿毒,乳痈,疖肿。

③《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清凉解毒,消痈散结。治毒蛇咬伤,肺痈,疖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乳痈:先在大椎旁开二寸处,用三棱针挑出血,用火罐拨后,再以苦荬菜、蒲公英、紫花地丁,共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②治血淋尿血:苦荬菜一把。酒、水各半,煎服。(《针灸资生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荬菜

药材名称苦荬菜

拼音Kǔ Mǎi Cài

英文名Herb of Denticulate Ixeis

别名苦荬、老鹳菜、盘儿草、鸭舌草、苦球菜、兔仔草、牛舌草、土蒲公英黄花菜苦碟子苦丁菜、败酱草、墓头回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xeris denticulata (Houtt.) Stebb. [Lactuca denticulata (Houtt.) Maxim.]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苦荬菜 多年生草,高30-80cm。全株无毛。茎直立,多分枝,紫红色。基生叶丛生,花期枯萎,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10cm,宽2-4cm,先端急尖,基部渐窄成柄,边缘波状齿裂或羽状分裂,裂片边缘具细锯齿;茎生叶互生,舌状卵形,无柄,长4-8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微抱茎,耳状,边缘具不规则锯齿。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具细梗;总苞长约7mm,外层总苞片小,长约1mm,内层总苞片5,条状披针形;花全为舌状花,黄色,长6-9mm,舌片长4-6mm,先端5齿裂。瘦果黑褐色,纺锤形,稍扁平,长1-2mm,喙长约0.8mm,冠毛白以。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山的山坡、田野、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长约50cm。茎呈圆柱形,直径1-4mm,多分枝,光滑无毛,有纵棱;表面紫红郄至青紫色;质硬而脆,断面髓部呈白色。叶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舌状卵形,长4-8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耳门面,微抱茎,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无毛,表面黄绿色。头状花序着生枝顶,黄色,冠毛白以;总苞圆筒形。果产纺锤形或圆形,稍扁平。气微,味苦、微酸涩。

以身干、无杂质、无泥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3-5列,内含叶绿全,棱脊处有厚角组织;内皮层明显。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束间形成层明显,每个维管豆的木质部间有纤维束相连,纤维多角形,壁厚,木化;木质部导管2-5个呈半径向排列,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均木化。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中央呈空洞。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呈波状弯曲,无气孔或罕见不定式气孔;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气孔不定式,众多。上下表皮均无毛茸。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滤过,滤液用石油醚20ml萃取。乙醇液及石油醚分别进行下列试验:①取乙醇液1ml,加镁粉少许,再滴入浓盐酸数滴,呈红色。(检查黄酮类)②取乙醇液1ml,加盐酸羟胺醇液5滴及氢氧化钠醇液10滴,水浴加温数分钟,冷后用盐酸使成弱酸性,加1%氢氧化钠50ml,回流1h,分取石油醚层蒸干,加1ml冰乙酸使其深解,再加1ml,醋酐,沿试管壁渐渐滴入5-10滴浓硫酸,两液交界面呈红棕色,混匀后呈浓红棕色。(检查甾萜)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痈疖亲毒;乳痈;咽喉肿痛;黄疸;痢疾;淋证;带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用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煎水洗或漱。

各家论述1.《嘉佑本草》:治面目黄,强力止困,敷蛇虫咬。又汁敷疔肿,即根出。

2.《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治无名肿毒,乳痈,疖肿。

3.《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清凉解毒,消痈散结。治毒蛇咬伤,肺痈,疖肿,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蛇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老蛇头药材名称老蛇头拼音Lǎo Shé Tóu来源葫芦科老蛇头Thladiantha verrucosa Cogn. ex Oli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

  • 沙塘木

    药材名称沙塘木拼音Shā Tánɡ Mù别名降真香(《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的心材或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半晒干或阴干备用。原形态山油柑,又

  • 莲衣

    《中药大辞典》:莲衣药材名称莲衣拼音Lián Yī别名莲皮(《本草再新》)出处《药品化义》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性味①《药品化义》:"味涩。"②《本草再新》:&quo

  • 中华里白

    药材名称中华里白拼音Zhōnɡ Huá Lǐ Bái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中华里白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opterygium chinensis(Ros.)Devol[Gleiche

  • 地毡草

    《中药大辞典》:地毡草药材名称地毡草拼音Dì Zhān Cǎo别名金雀梅、金雀花(《泉州青草药》),天地花(《泉州本草》),地红花、小毛毡苔(《福建中草药》)。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茅膏菜科

  • 藤槐

    药材名称藤槐拼音Ténɡ Huái英文名Common Bowringia别名石崖风、两头槌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wring

  • 川榛

    药材名称川榛别名木里仙来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tchuensis Franch.,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中南及西南各省。性味甘

  • 黄藁本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藁本药材名称黄藁本来源伞形科黄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风除湿。主治头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1~3

  • 红薯细辛

    药材名称红薯细辛拼音Hónɡ Shǔ Xì Xīn英文名mairei porana别名小萼飞蛾藤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红薯细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

  • 葛粉

    《中药大辞典》:葛粉药材名称葛粉拼音Gě Fěn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化学成分葛粉的一般分析为淀粉76.144%,蛋白质0.082%,纤维素0.36%,灰分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