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苦苣

苦苣

《中药大辞典》:苦苣

药材名称苦苣

拼音Kǔ Jù

别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广州植物志》)。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兔仔菜全草。春、夏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秃净草本,高15~30厘米,具一柔弱、平生的根茎,叶大部根生,具柄;线形或线状矩圆形,长7~10厘米,全缘或间有疏离的锯齿;茎叶少,无柄,有时略抱茎。头状花序小,组成为一疏松、柔弱、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花舌状,黄色;总苞长约6毫米,约有等长的苞片8枚,最外的数枚极小;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略扁平,有棱起的脉,稍有极小的突点,喙约与果身等长,冠毛白色。花期春末至秋初。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上。分布我国南部及东北各地。

性味①《千金·食治》:"味苦,平,无毒。"

②《嘉祐本草》:"味苦,平,一云寒。"

功能主治治黄疸,疔疮,痈肿。

①《千金·食治》:"久服少睡。"

②《嘉祐本草》:"除面目及舌下黄,强力不睡;折取茎中白汁敷疔肿出根;又取汁滴痈上立溃;碎茎叶敷蛇咬。生食之,调十二经脉,利五藏,霍乱后胃气逆烦,生捣汁饮之,虽冷,甚益人。"

用法用量内服:煮热或捣汁。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苣

药材名称苦苣

拼音Kǔ Jù

英文名all-grass of Versicolour Lettuce

别名野苣、褊苣、东北苦菜、兔仔菜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嘉佑本草》: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为白苣,江外、岭南、吴人无白苣,尝植野苣以供厨馔。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苦苣的全划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 subsp. Uersicolor [Fisch. Ex Link] Kitam. [Lactrca uersicolor (Fisch.) Sch.-Bip.]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苣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全株无毛。根茎柔弱,平生。叶大部分基生,具柄;叶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7-10cm,全缘或间有疏离的锯齿;茎叶少,无柄,有时略抱茎。头状花序小,组成一疏松、柔弱、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总苞长约6mm,约有等长的苞片8枚,最外的数枚极小;花舌状,黄色;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加重扁平,有棱起的脉,稍有极小的突点,喙约与果射等长,冠毛白色。花期春末至秋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南部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黄疸;胃炎;痢疾;肺热咳嗽;肠产肿;睾丸炎;亲疮;痈肿;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1.《千金°食治》:“不可共同密食之。”2.《嘉祜本草》:”不可同血食(一本作密),食作痔疾。“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久服少睡。

2.《嘉佑本草》:除面目及舌下黄,强力不睡;折取茎中白汁敷疔肿出根;又取汁滴痈上立溃;碎茎叶敷蛇咬。生食之,调十二经脉,利五藏,霍乱后胃气逆烦,生捣汁饮之,虽冷,甚益人。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药大辞典》:莺药材名称莺拼音Yīnɡ别名黄鸟、仓庚(《诗经》),皇、商庚、鵹黄,楚雀(《尔雅》),青鸟(《左传》),鸧鹦(《易通卦验》),黄鹂鹠、黄莺、黄袍(陆玑《诗疏》),黄伯劳(《纲目》)。出

  • 大百解薯

    药材名称大百解薯拼音Dà Bǎi Jiě Shǔ别名金银袋、大总管、萝卜防己、大青木香。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广西马兜铃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kwangsiens

  • 金边莲

    药材名称金边莲别名金小莲、金线风来源兰科金边莲Goodyera kwangtungensis Ts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润肺化痰。主治肺结核病,肺热咳嗽。用法用量2~

  • 食盐

    《中药大辞典》:食盐药材名称食盐拼音Shí Yán别名盐(《周礼》),咸鹾(《礼记》)。出处《别录》来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 蒸饼

    药材名称蒸饼拼音Zhēnɡ Bǐnɡ别名馒头饼(《肘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小麦面和以酵糟的加工制成品。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太阴、

  • 金腰箭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腰箭药材名称金腰箭拼音Jīn Yāo Jiàn别名苞壳菊来源菊科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 (L.)Gaert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

  • 乌桕

    药材名称乌桕拼音Wū Jiù别名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以根皮、树皮、叶入药

  • 蚯蚓

    药材名称蚯蚓拼音Qiū Yǐn别名蠖蚓、竖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诱注),附蚓、寒蟪、寒蚓(《吴普本草》),蜿螾、引无(《广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

  • 沙前胡子

    药材名称沙前胡子拼音Shā Qián Hú Zǐ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种子。8~9月种子成熟时采收。功能主治理气,健胃。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

  • 白三七根

    药材名称白三七根拼音Bái Sān Qī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性味味苦涩,性凉。功能主治理气,收涩,消肿。治痢疾,腹泻,喉炎,劳伤,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