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紫青藤

紫青藤

药材名称紫青藤

拼音Zǐ Qīnɡ Ténɡ

别名青藤、画眉杠、铁骨散、常青藤、山黄芪、小叶青、画眉跳杠、铁包金、大叶铁包金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牯岭勾儿茶的根或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chemia kulingensis Schneid.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茎藤,鲜用或切段晒干。秋后采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牯岭勾儿茶落叶藤状攀援灌木,高约3m,小枝平展,黄色,后变淡褐色。叶互生;叶柄长0.6-1.5cm,无毛;托叶2,披针形,基部合生;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5cm,宽1.2-3.5cm,先端尖锐有小尖头,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或上半部有波状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侧脉7-10对,背脉显着。花两性,通常2-3朵簇生,排成疏聚伞总状花序,或稀狭聚伞圆锥花序生于顶端,长3-5cm;花芽球形,顶端突渐尖;花绿色,花梗长1-2mm;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具极细缘毛;花瓣5,倒卵形,小于萼片;雄蕊5,与花瓣等长而对生;子房与花盘分离,2室,花柱细短,2叉。核果长圆柱形,长7-9mm,宽约4mm,红色,熟时紫黑色,宿存的花盘盘状。花期6-7月,果期至翌年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资源分布:生于海拔300-2150m的向阳山地、灌丛、林缘、丘陵、山坡路旁。

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圆柱形,多分枝,黄褐色或棕褐色,表面光滑,具突起的枝痕,其基部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隆起。质极坚硬,难折断,断面不平坦,呈刺状纤维性;中央有类白色小形的髓;本质部占大部分,黄棕色,外周色较浅,黄白色;皮部较薄,易剥离,内表面光滑,具细纵纹。气无,味淡。

性味微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消疳。主风湿痹痛;产后腹痛;痛经;经闭;外伤肿痛;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30-9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漏篮子

    《中药大辞典》:漏篮子药材名称漏篮子拼音Lòu Lán Zi别名木鳖子(《雷公炮炙论》),虎掌(《日华子本草》),漏篮(《彰明附子记》)。出处《纲目》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琐细

  • 新疆雪莲

    药材名称新疆雪莲别名雪荷、塔格来依力斯[维语]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新疆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et Kir. ex Maxim.,以全草入药。夏季开花时采收,阴干。性

  • 西藏野樱桃

    药材名称西藏野樱桃来源蔷薇科西藏野樱桃Prunus serrula Franch. var. tibetica (Batal.) Koehne,以种子、根、叶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

  • 绿豆花

    《中药大辞典》:绿豆花药材名称绿豆花拼音Lǜ Dòu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花。功能主治解酒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绿豆花药材名称绿

  • 慈竹叶

    《中药大辞典》:慈竹叶药材名称慈竹叶拼音Cí Zhú Yè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慈竹叶)。 全年可采。摘下嫩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慈竹

  • 野厚朴花

    药材名称野厚朴花拼音Yě Hòu Pò Huā别名野玉兰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山玉兰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gnolia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收摘,晒干。原

  • 山吴萸果

    《中药大辞典》:山吴萸果药材名称山吴萸果拼音Shān Wú Yú Guǒ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的果实。原形态形态详"五除叶"条。性味苦辛

  • 木兰皮

    药材名称木兰皮拼音Mù Lán Pí别名姜朴(《中药志》)出处《别录》·《本经》原作木兰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树皮。性味①《本经》:"味苦,寒。&qu

  • 东风橘根

    药材名称东风橘根拼音Dōnɡ Fēnɡ Jú Gēn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酒饼竻的根。原形态酒饼竻,又名:半天钓、假花椒、猪钓竻公、东风橘(《岭南采药录》),蚝壳刺、铜将军、蚌壳

  • 天生草

    《中药大辞典》:天生草药材名称天生草拼音Tiān Shēnɡ Cǎo别名山韭菜、漏芦、蛇咬药(《云南中草药》),白千针万线草、大兰花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鹭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