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螺蛳壳

白螺蛳壳

《中药大辞典》:白螺蛳壳

药材名称白螺蛳壳

拼音Bái Luó Sī Ké

别名白螺壳(《肘后方》)。

出处《纲目》

来源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原形态动物形态参见"田螺"条。

生境分部产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线纹,壳口歪,卵圆形。壳外的角质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炮制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缸透,取出,放凉,碾末。

性味甘淡,平。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饮片新参》:"淡,平。"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止痛,敛疮。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①朱震亨:"治痰积及胃脘痛。"

②《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③《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④《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钱;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

②治湿痰心痛:白螺蛳壳去泥沙,火煅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医学正传》)

③治膈气疼痛:陈白螺蛳烧研,每服一钱,酒下。(《纲目》白玉散)

④治瘰疬已散: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谈野翁试效方》)

⑤治诸疮烂湿不收:白螺蛳壳,火烧存性,敲碎,去壳内泥土,研极细掺之。(《本草汇言》)

⑥治汤火伤疮:多年干白螺蛳壳煅研,油调敷。(《澹寮方》)

⑦治杨梅疮烂:螺蛳壳、辰砂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纲目》)

⑧治下疳阴头生疮:白螺蛳壳不以多少,火内煅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量入在药内,每用少许,干贴在疮上。(《奇效良方》银粉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螺蛳壳

药材名称白螺蛳壳

拼音Bái Luó Sī Ké

英文名Spiral shell

别名白螺壳、鬼眼睛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及其同属动物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llamya quadrata(Benson)

采收和储藏:收集年久白色的螺壳,洗净,晾干。

原形态方形环棱螺,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其上有同心环状的生长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的水底。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贝壳呈圆锥形,高2.5-4cm。壳顶尖,螺层6-7层,各层膨胀,有棱并有不很明显的横斜线纹,缝合线明显。外表光滑,壳口歪,卵圆形,表面灰白色,体轻,质脆。气微味甘。

化学成分贝壳主要含碳酸钙(CaCO3)。

炮制1.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

2.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蜗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末。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1.治痰积及胃脘痛。

2.《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3.《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4.《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背枇杷

    药材名称金背枇杷拼音Jīn Bèi Pí Pá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秋后采摘,蜜炒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清肺和胃,降气消暑。治肺

  • 生姜汁

    药材名称生姜汁拼音Shēnɡ Jiānɡ Zhī来源将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

  • 过墙风

    药材名称过墙风拼音Guò Qiánɡ Fēnɡ别名臭茉莉、臭牡丹、大枫叶、臭黄根、鬼点火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尖齿臭茉莉带根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ndendrum lindleyi

  • 刺果甘草

    药材名称刺果甘草拼音Cì Guǒ Gān Cǎo别名胡苍耳、马狼秆、马狼柴、狗甘草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以根及果实入药。根

  • 一把篾

    药材名称一把篾拼音Yì Bǎ Miè别名乌蔹莓,嘿吗野(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一把篾的根或藤。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常绿藤本,有卷须。茎藤棕黑色,表面有

  • 鬼目

    《中药大辞典》:鬼目药材名称鬼目拼音Guǐ Mù别名来甘(《别录》),白草子(陶弘景),排风子(《纲目》),毛藤果(《百草镜》)。出处《别录》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

  • 树韭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韭菜药材名称树韭菜别名龙须草来源蕨类书带蕨科书带蕨属植物平肋书带蕨Vittaria fudzinoi Makino [Vittaria suberosa Christ],以全草入

  • 路旁菊

    《中药大辞典》:路旁菊药材名称路旁菊拼音Lù Pánɡ Jú别名其米(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圆齿狗哇花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

  • 向日葵壳

    药材名称向日葵壳拼音Xiànɡ Rì Kuí Ké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果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向日葵子"条。功能主

  • 大叶山桂

    药材名称大叶山桂拼音Dà Yè Shān Guì别名大山桂、三条筋、胶桂、鸭母桂、土肉桂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钝叶桂Cinnamomum obtusifolium (roxb.) Nees,以树皮入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