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背杨

白背杨

药材名称白背杨

拼音Bái Bèi Yánɡ

出处《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银白杨。春、夏季采收。

原形态乔木,高10~35米。幼枝密生白色绒毛;冬芽圆锥形,有白色绒毛,或仅边缘有细柔毛。单叶互生,长短枝叶形有显着区别:长枝的叶宽卵形或三角卵形,长5~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3~5掌状圆裂或不裂,有钝齿,幼时两面密生白色绒毛,以后上面的绒毛脱落,下面的不落;短枝的叶较小,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叶柄长2~5厘米,有白色绒毛。雄花序长3~7厘米;苞片有长睫毛;雄蕊6~10;雌花序长2~4厘米;柱头2,2裂,红色。蒴果,无毛。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分布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叶和树皮中含少量糖甙。根中含7-ο-甲基香橙素。

功能主治祛痰、消炎、平喘、止咳。治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银白杨叶制成不同剂型于不同季节共观察1115例,平均有效率在88%左右,显效率为52%左右。对咳、痰、喘均有疗效,但平喘作用稍差;生效时间多在服药后3~5天。对虚寒型疗效较好,肺燥型次之,痰热型较差。疗程长者疗效较高。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剂型及用法:㈠1:2糖浆剂一日服3次,每次10毫升。㈡注射剂一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1毫升(含生药2克)。㈢浸膏丸一每次10粒,日服3次(每日总量相当生药25克);部分病例同时并用注射剂或加服百蕊草(每次5钱,冲泡后分3次服)。初步观察,各种剂型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副作用:无严重副作用,仅少数患者有胃部不适,口干、腹泻、面部轻度浮肿等反应,个别出现皮疹;一般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结根草莓

    药材名称结根草莓拼音Jié Gēn Cǎo Méi出处《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结根草莓的全草。6~7月采,茎最好,除去枯枝残叶及须根,晾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8~12

  • 六蛾戏珠

    药材名称六蛾戏珠别名挂苦绣球来源虎耳草科六蛾戏珠Hydrangea xanthoneura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化学成分含有对羟基苯甲酸(ρ-hydro-xybenz

  • 驴肉

    《中药大辞典》:驴肉药材名称驴肉拼音Lǘ Ròu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肉。原形态驴(《说文》),又名:漠骊(《纂文》),毛驴。体形如马而较小,成横的长方形。头大,眼圆

  • 海桐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皮药材名称海桐皮拼音Hǎi Tónɡ Pí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的树皮或根皮。四季可采,晒干。性

  • 刺果甘草

    药材名称刺果甘草拼音Cì Guǒ Gān Cǎo别名胡苍耳、马狼秆、马狼柴、狗甘草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以根及果实入药。根

  • 罂粟

    《中药大辞典》:罂粟药材名称罂粟拼音Yīnɡ Sù别名罂子粟(《本草拾遗》),御米、象谷、米囊、囊子(《开宝本草》),莺粟(《滇南本草》)。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种子。原形态

  • 叶下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叶下花药材名称叶下花拼音Yè Xià Huā别名追风箭来源为菊科兔耳风属植物白背兔耳风Ainsliaea pertyoides Franch. var. alb

  • 紫珠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珠药材名称紫珠拼音Zǐ Zhū别名紫珠草、止血草来源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pedunculata R. Brown及白棠子树C. dichotoma (L

  • 礁膜

    药材名称礁膜拼音Jiāo Mó英文名reef Monostroma别名绿紫菜、苔皮、石菜、大本青苔菜、由菜、绿苔、青菜出处始载于《中国经济海藻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礁膜科植物礁膜及袋礁膜的藻体。拉丁植物

  • 假刺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刺藤药材名称假刺藤别名乌肺叶来源紫金牛科假刺藤Embelia scandens (Lour.) Mez,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淡、涩,平。有小毒。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敛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