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痰火草

痰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痰火草

药材名称痰火草

别名围夹草、癌草

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 bracteata (C. B. Clarke) O. Kuntze [Aneilema bracteata (C. B. Clarke)O. Kuntze],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用于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痰火草

药材名称痰火草

拼音Tán Huǒ Cǎo

别名围夹草、癌草、青竹壳菜、青鸭跖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dannia bracteata(C.B.Clarke)O.Kuntze ex J.K. Morton[Aneilema nudiflrum R.Br.var,bracteatum C.B.Clarke;A.bracteatum(Clarke)O.Kuntz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苞水竹叶匍匐草本。须根多而细。茎有毛。基生叶丛生,线形或阔线形,长10-24cm,宽1-1.5cm;茎生叶互生,叶片线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8-12mm,先端急尖,基部呈鞘状,叶鞘被毛,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短柔毛。花密集成头状花序,生于枝端,直径约1cm;花梗长2.5-5cm,总苞片被外形,长1-2.5cm,宽6-8mm;花梗粗短;小苞片大而宿存,膜质,圆形,长约5mm,成覆瓦状排列;萼片3,长圆形,长约4mm;花瓣3,蓝色或紫色;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花丝被毛;子房椭圆形,花柱与子房几等长。蒴果卵形,具3棱,每室有种子2颗。种子具皱纹。花期5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50m的水沟边及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清热通淋。主瘰疬痰核;热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线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线兰药材名称金线兰拼音Jīn Xiàn Lán别名金线莲、金蚕、金石松、树草莲、鸟人参、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来源兰科开唇兰属植物金线兰Anectochilu

  • 搜山黄

    《中药大辞典》:搜山黄药材名称搜山黄拼音Sōu Shān Huánɡ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鸢尾科植物唐菖蒲的球茎。秋后采收。原形态唐菖蒲,又名,菖兰、剑兰、菖蒲花、标杆花、谷穗花、荸荠莲

  • 大昏鸡头

    药材名称大昏鸡头别名刺齿贯众、尖耳贯众、大叶兰黄、大叶鲁基来源蕨类鳞毛蕨科大昏鸡头Cyrtomium caryotideum (Wall.) Presl,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江西、湖北、

  • 刺黄连

    《中药大辞典》:刺黄连药材名称刺黄连拼音Cì Huánɡ Liá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

  • 大横纹

    药材名称大横纹别名横纹独须、金叶树来源山榄科大横纹Chrysophyllum roxburghii G. Don,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涩,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瘀肿,

  • 针叶火绒草

    药材名称针叶火绒草拼音Zhēn Yè Huǒ Rónɡ Cǎo英文名all grass of Awlshapedleaf Edelweiss别名小火草、苦艾、羊毛火绒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凉山州中草药资源

  • 川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楝子药材名称川楝子拼音Chuān Liàn Zǐ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 狼萁草

    药材名称狼萁草拼音Lánɡ Qí Cǎo别名芒萁、穿路萁、路萁子柴、筲萁子柴、鸡毛蕨、反蕨叶、蜈蚣草、冷猪窝、硬蕨萁、蕨叶草、铁郎鸡、篦子草、狼机柴、芦萁、芒、狼萁、蕨萁草、山芒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

  • 草玉梅

    药材名称草玉梅别名土黄芩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二歧银莲花Anemone dichotoma 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挖根,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解毒止痢,舒筋活血。用于痢疾,疮疖痈毒,跌打损伤。用

  • 山荆子

    药材名称山荆子拼音Shān Jī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荆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baccata(L.)Borkh.[Pyrus baccata L.]采收和储藏: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