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火炭母草根

火炭母草根

《中药大辞典》:火炭母草根

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根

拼音Huǒ Tàn Mǔ Cǎo Gēn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蓼科植物火炭母。夏、秋采挖。

性味酸甘,平。

①《分类草药性》:"味甘,平,无毒。"

②《重庆草药》:"味甘酸,性温平。"

功能主治治气虚头昏,耳鸣,耳聋,白带,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气虚耳聋,妇人白带。"

②《广州植物志》:"跌打刀伤之要药。"

③《重庆草药》:"益气,行血,祛风,解热。治虚弱、风热、头昏、气虚耳鸣、血气痛、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品1~2两)。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热头昏,虚火上冲(高血压)或气血虚弱,头晕耳鸣:火炭母草根一斤.炖黑皮鸡服。(《重庆草药》)

②治乳痈:鲜火炭母根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跌打伤:鲜火炭母根二两。合猪肉炖熟,加酒再炖十多分钟服。(《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火炭母草根

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根

拼音Huǒ Tàn Mǔ Cǎo Gēn

出处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灭炭母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hinens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达1m。茎近直立或蜿蜒,无毛。叶互生,有柄,叶柄基部两侧常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垂片通常早落;托叶鞘通常膜质,斜截形;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有时下面沿脉有毛,下面有褐色小点。头状花序排成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轴密生腺毛;苞片膜质,卵形,无毛;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裂,裂片果时增大;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光亮。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火炭母草根中含L-肌醇(L-inositol), 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D-半乳糖(D-galactose),麦芽糖(maltose), L-鼠李糖(L-rhamnose)[1],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还含有多种氨基酸[3]。

性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益脾肾;平降肝阳;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体虚乏力;耳鸣耳聋;头目眩晕;白带;乳痈;肺痈;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气虚耳聋,妇人白带。

2.《广州植物志》:跌打刀伤之要药。

3.《重庆草药》:益气,行血,祛风,解热。治虚弱、风热、头昏、气虚耳鸣、血气痛、白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辛夷

    《中国药典》:辛夷药材名称辛夷拼音Xīn Yí英文名FLOS MAGNOLIAE别名木笔花、望春花、春花、木兰、紫玉兰、白玉兰、二月花、广玉兰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

  • 止血扇菇

    药材名称止血扇菇拼音Zhǐ Xuè Shàn Gū别名山葵菌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鳞皮扇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ellus stpticus (Bull.ex Fr.) Karst.

  • 金鸡尾

    《中药大辞典》:金鸡尾药材名称金鸡尾拼音Jīn Jī Wěi别名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倾斜

  • 榕树果

    《中药大辞典》:榕树果药材名称榕树果拼音Rónɡ Shù Guǒ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果实。功能主治治臁疮:榕树果实自坠入水中者,取捣烂敷患处。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太白贝母

    《中药大辞典》:太白贝母药材名称太白贝母拼音Tài Bái Bèi Mǔ英文名Taipei Fritillary Bulb别名尖贝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

  • 牛泷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泷草药材名称牛泷草拼音Niú Lónɡ Cǎo别名夜抹光、都格里巴来源柳叶菜科牛泷草Circaea cordata Roy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

  • 山猫儿

    《中药大辞典》:山猫儿药材名称山猫儿拼音Shān Māo ér别名碟碟草(《质问本草》),桔梗兰(《中国植物图鉴》),老鼠砒、家鼠草(《福建民间草药》),铰剪王(《陆川本草》),山交剪、天蒜

  • 山佩兰

    药材名称山佩兰拼音Shān Pèi Lán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佩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白头婆",云:

  • 刺齿凤尾蕨

    药材名称刺齿凤尾蕨拼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Disparate Brake别名半边双、半边旗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

  • 红皮云杉

    药材名称红皮云杉拼音Hónɡ Pí Yún Shān别名红皮臭、白松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红皮云杉的叶、枝、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ea koraiensis Nakai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