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滇高良姜

滇高良姜

药材名称滇高良姜

拼音Diān Gāo Liánɡ Jiānɡ

别名良姜

出处滇高良姜始载于《滇南本草》,名良姜。《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五芳草类载:“高良姜,滇生者,叶润根肥,破茎生葶,先作红苞,火焰炫目;苞分两层,中吐黄花,亦两长瓣相抱。复突出尖,黄心长半寸许,有黑纹一缕,上缀金黄蕊如半米。另有长须一缕,尖擎小绿珠……故圃中多植之。”根据上述及附图,应为喙花姜 Rhynchanthus beesianus W.W.Smith,而非高良姜Alp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喙花姜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ynchanthus beesianus W.W.Sint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喙花姜,多年生草本,高0.5-1.5m。具肉质、增厚的根茎,须根粗,密被茸毛。茎中部以下被张开的鳞片状鞘。叶片3-6枚;叶柄极短,长约4mm,内面红色;叶舌膜质,长约2mm,鞘部张开,具紫色斑纹;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15-30cm,宽4.5-9cm,先端短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均无毛,干时边缘褐色。穗状花序顶生,长10-15cm,直立,有花约12朵,花序柄短;苞片线状被针形,长3-7cm,鲜时红色,平时紫红色,薄膜质,小苞片管状,长约1.5cm;花萼管长2.5-3cm,上部一侧开裂,先端2裂,具2个绿色的小尖头;红冠管长2-4.5cm,红色,上部稍扩大,裂片卵状被针形,长1.5-3cm,直立,上部淡黄色,基部淡红色,无唇瓣及侧生退化雄蕊;花丝突出于花冠之外,舟状,长约4.5cm,基部较阔;花药长6-8mm,花柱线形;子房被短柔毛,长约5mm。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1900m的疏林、灌丛、草地或附生于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中开胃。主脘腹胀痛;食滞不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独椒

    《中药大辞典》:独椒药材名称独椒拼音Dú Jiāo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爪瓣花楸的根皮。原形态落叶小灌木,高2~5米。小枝灰色或褐棕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顶端,长5~

  • 托柄菝葜

    药材名称托柄菝葜别名土茯苓、金刚藤来源百合科托柄菝葜Smilax discotis Warb.,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西北、华中、西南。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血。主治风湿,血崩,血尿。用法用量1两

  • 铁苋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苋菜药材名称铁苋菜拼音Tiě Xiàn Cài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叶里含珠、野麻草来源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

  • 黍茎

    《中药大辞典》:黍茎药材名称黍茎拼音Shǔ Jīnɡ别名黍穰(《补缺肘后方》)。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茎。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黍米"条。性味《纲目》:"辛,热

  • 波缘楤木

    药材名称波缘楤木拼音Bō Yuán Sǒnɡ Mù英文名root of Undulateleaf Aralia, Undulate Aralia别名红刺脑包、顶天刺、龙牙楤木、三百棒、紫红伞出处始载于

  • 猕猴肉

    《中药大辞典》:猕猴肉药材名称猕猴肉拼音Mí Hóu Ròu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肉。性味①《证类本草》:"味酸,平,无毒。"②《医林纂

  • 丝瓜花

    《中药大辞典》:丝瓜花药材名称丝瓜花拼音Sī Guā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蕾,夏季开花时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化学成分花中谷氨酰胺、天

  • 续断

    《全国中草药汇编》:续断药材名称续断拼音Xù Duàn英文名RADIX DIPSACI别名川续断、和尚头、山萝卜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 薯良

    药材名称薯良拼音Shǔ Liánɡ别名赭魁(《别录》),朱砂莲、鸡血莲、血母(《贵州民间方药集》),血三七、雄黄七、血葫芦、朱砂七、红药子、恶边(《湖南药物志》),酱头、避血雷(《贵州草药》

  • 单头紫菀

    《中药大辞典》:单头紫菀药材名称单头紫菀拼音Dān Tóu Zǐ Wǎn别名喉风草、百条根、牛舌草、打风草、野白菊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全草。夏、秋采,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