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海韭菜

海韭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韭菜

药材名称海韭菜

拼音Hǎi Jiǔ Cài

来源麦冬科水麦冬属植物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用于阴虚潮热,胃热烦渴,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海韭菜

药材名称海韭菜

拼音Hǎi Jiǔ Cài

别名那冷门(藏名)。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芝菜科植物圆果水麦冬全草果实。6~7月采收全草,洗净,切段,晒干。9~10月采收果实。

原形态圆果水麦冬,又名:三尖草。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基膨大。叶基生,线形,上部稍扁平,下部半圆柱状,基部增宽成鞘。花茎高5~30厘米,上端为密集的穗形总状花序;花小,黄绿色,具短柄;无苞片;花被片6,卵形,鳞片状,排列成2轮;雄蕊6,与花被对生,几无花丝;心皮6,花柱缺,柱头羽状。果实长圆形,具纵沟,成熟后6瓣裂。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河边湿地、沼泽草甸和浅水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化学成分幼果、花、成熟果、茎、叶均含氢氰酸,以及痕量的乙醛和乙醇.叶又含哌啶酸-2。花中分出葡萄糖氰甙称水麦冬甙,水解产生水麦冬酸,即2-丁烯-1,2,4-三羧酸。

性味①《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果实:淡,温。"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全草:甘,平。"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肺、胃、肾三经。"

功能主治①《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果实:滋补,止泻,镇静。治眼痛。"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全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复方①治高热伤阴(脱水),面赤,舌绛,烦躁,肢冷,自汗,脉微欲绝:海韭菜配玉竹白薇白芍牡蛎,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②治脾虚泄泻:海韭菜籽配党参香青老鹳草,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海韭菜

药材名称海韭菜

拼音Hǎi Jiǔ Cài

英文名all-grass of Shore Podgrass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麦冬科植物圆果水麦冬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glochin maritimum L.

采收和储藏:6-7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原形态圆果水麦冬,多年生沼生草本,高20-50cm。茎基部膨大,具须根。叶基生;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cm,宽1.5-2mm,上部稍扁平,下部半圆柱状,基部扩大成鞘状,鞘的先端与长3-5mm的叶舌相连。花茎高5-30cm,上部为密集的穗状总状花序;花较小,黄绿色,具短柄;无苞片;花被片6;卵形,鳞片状,排列成2轮;雄蕊6,与花被片对生,几无花丝;心皮6,花柱缺,柱头羽状。果实长圆形,具纵沟,成熟后6瓣裂。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湿地、沼泽草甸和浅水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丰富的钾、低钠、低钙、大量糖及氨基酸:天冬酰胺(asparagine),丙氨酸(ala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谷氨酰胺(glutam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缬氨酸(valine),苏氨酸(thrionine)。实生苗(seeding)还含4-羟基扁桃腈(4-hydroxymandelonitrile),4-羟基笨乙腈(4-hydroxyphenylacetonitrile),β-葡萄糖甙酶(β-glucosidase),水麦冬甙(triglochinin)及红豆杉氰甙(taxiphyllin),乙醇(ethyl alcohol),乙醛(acetaldehyde), 氢氰酸(HCN)。

叶含哌啶酸(pipecolic acid)。

花含水麦冬甙。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解毒利湿。主热盛伤津;胃热烦渴;小便淋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复方①治高热伤阴(脱水),面赤,舌绛,烦躁,肢冷,自汗,脉微欲绝:海韭菜配玉竹白薇白芍牡蛎,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②治脾虚泄泻:海韭菜籽配党参香青老鹤草,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各家论述1.《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果实:滋补,止泻,镇静。治眼病。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全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花生

    药材名称山花生拼音Shān Huā Shēng别名假花生、大叶青、异果山绿豆、稗豆。来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假地豆Desmodiumheterocarpum(L.)DC.,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洗净,

  • 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缬草药材名称缬草拼音Xié Cǎo别名拔地麻、小救驾[陕西]、鹿子草、臭草来源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及黑水缬草V. amur

  • 姜花果实

    药材名称姜花果实拼音Jiānɡ Huā Guǒ Shí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花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剪下果穗,晒

  • 宿苞豆

    药材名称宿苞豆拼音Sù Bāo Dòu别名野豌豆、中国宿苞豆来源豆科宿苞豆Shuteria sinensis 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鹤脑

    药材名称鹤脑拼音Hè Nǎo英文名red-Crested crane brains, red-Crowned crane brains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药材基源: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脑髓。拉丁植物

  • 葱汁

    《中药大辞典》:葱汁药材名称葱汁拼音Cōnɡ Zhī别名葱苒(陶弘景),葱涕(《千金·食治》),空亭液(《石药尔雅》),葱涎(《百一选方》),葱油(《现代实用中药》)。出处《别录》来源为百合

  • 生姜汁

    药材名称生姜汁拼音Shēnɡ Jiānɡ Zhī来源将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

  • 山崩砂

    药材名称山崩砂别名柏拉木、黄京木、山甜娘来源野牡丹科山崩砂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化学成分茎、根含鞣质。性味涩、微酸,平。

  • 火秧竻蕊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蕊药材名称火秧竻蕊拼音Huǒ Yānɡ Lè Ruǐ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花蕊。功能主治《生草药性备要》:"解毒消肿。火秧竻蕊和鸡蛋煎食

  • 藤梨根

    药材名称藤梨根来源本品为弥猴桃科植物弥猴桃的根。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酸、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用于风湿骨痛,以及黄疸等症。用法用量五钱至一两,煎服。备注(1)常与野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