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海藻石

海藻石

药材名称海藻石

拼音Hái Zǎo Shí

别名小海浮石石花、大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冈村石叶藻的钙质化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hothamnium pacificus(Fosl.)Fosl.;Lithophyllum okamurai Fo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在海边产区采集,用清水漂洗,除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原形态1.太平洋石枝藻 藻体紫红色或暗红色,皮壳状,径4-8cm,厚1-2mm,重度钙化,表面有许多分枝状瘤状突起,高2-6mm,径2-4mm,基部均已融合在一起。纵切面观表皮层为2-3层细胞组成,最外一层为“覆盖细胞”,表皮以下为“围层”细胞呈亚方形,径5-7μm,或矩形带圆角的细胞,径5-7μm,高10-16μm,常呈层状排列,占藻体组织的大部分。下为“基层”,厚65-90μm以上,矩形细胞长12-24μm,径5-7μm,由数层平行于固着基质排列而成。在“基层”和“围层”相邻藻丝之间的细胞互相融合现象普遍存在。孢子囊生殖窝在皮壳上均有分布,所呈疣状突起的内径为180-390μm。

2.冈村石叶藻 藻体灰粉红色,半球形团块状,钙化成石灰质,直径2-3cm,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潮间带2-3m或更深处的礁石上或牡蛎壳等基质上。

2.生于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岩石上。终年生长。

资源分布:1.分布于辽宁、山东等沿海。

2.分布于浙江沿海。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黄色。表面较光滑,但可见藻体突枝,呈瘤状,有的附着基质。体较重,质硬脆,断面较疏松。气微腥,味微咸。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软坚;利水通淋。主肺热咳喘;痰稠;吐血;瘰疬瘿瘤;淋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复方义取海中藻体钙化而成的石状物。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伏牛花

    药材名称伏牛花拼音Fú Niú Huā别名隔虎刺花(《开宝本草》)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花。性味《开宝本草》:"苦甘,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驱虫斑鸠菊

    药材名称驱虫斑鸠菊拼音Qū Chónɡ Bān Jiū Jú英文名stem of Anthelmintic Ironweed别名野茴香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驱虫斑鸠菊的果实。

  • 凤眼果树皮

    药材名称凤眼果树皮拼音Fènɡ Yǎn Guǒ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lia nobilis

  • 狗脊贯众

    《中药大辞典》:狗脊贯众药材名称狗脊贯众拼音Gǒu Jǐ Guàn Zhònɡ英文名RhizomaWoodwardiaeJapon1cae别名贯众、虾公草、细叶虎耳风来源为乌毛蕨科

  • 山刺柏

    《中药大辞典》:山刺柏药材名称山刺柏拼音Shān Cì Bǎi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根,秋冬采收。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刺柏,又名:刺松、短柏木、杉柏。常绿

  • 花木通

    《中药大辞典》:花木通药材名称花木通拼音Huā Mù Tōnɡ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的木质茎。8~10月采收,刮去外皮,切片,晒干。原形态木质藤本。叶对生;2回3

  • 黄唇鱼心

    药材名称黄唇鱼心拼音Huánɡ Chún Yú Xīn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黄唇鱼的心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haba flovolabiata ( Lin).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心

  • 对叶林根

    《中药大辞典》:对叶林根药材名称对叶林根拼音Duì Yè Lín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萝蘼科植物柔毛吊灯花的根。性味性寒,味辛。功能主治杀虫。驱蛔虫:对叶林根研末

  • 芸苔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芸苔子药材名称芸苔子拼音Yún Tái Zǐ别名油菜子来源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种子。初夏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

  • 白叶花柴

    药材名称白叶花柴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来源豆科白叶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