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枫香树根

枫香树根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根

药材名称枫香树根

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Gēn

别名枫果根、杜东根(《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出处《纲目》

来源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根

性味《泉州本草》:"辛苦,性平,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脾、肾、肝三经。"

功能主治治痈疽,疔疮,风湿关节痛。

《纲目》:"治痈疽巳成,擂酒饮,以滓贴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乳痈:枫树根一两,犁头草三钱。酒水各半煎服。初起者可使内消;已成脓者,可使易溃。(《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②治痈疔:鲜枫果根二两,红糖一两,酒糟五钱,共捣烂敷患处。(《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③治肿毒凝结:鲜枫果根二重皮和冬蜜杵烂,敷患处。(《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④治风湿关节痛:枫树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风疹:枫树根五钱至一两,枫果十一枚,艾叶一钱五分,枫树菌五钱。煮鸡蛋兑洒食。(《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枫香树根

药材名称枫香树根

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Gēn

英文名Root of Beautiful Sweetgum

别名枫果根、杜东根。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矢采挖,洗净,去粗皮,晒干。

原形态枫香树 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稍弯曲,直径2-6cm,长20-30cm。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外皮剥落处显黄白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黑棕色,木部黄白色。气清香,味辛、微苦涩。

性味辛;苦;平

归经脾;肾;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祛风止痛。主痈疽疔疮;风湿痹痛;牙痛;湿热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治痈疽已成,擂酒饮,以滓贴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吊兰药材名称石吊兰拼音Shí Diào Lán别名石豇豆、岩泽兰、赶山艽、石三七[江西]来源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

  • 小接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接筋草药材名称小接筋草拼音Xiǎo Jiē Jīn Cǎo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小杉兰Lycopodium selago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微苦

  • 黑风散根

    药材名称黑风散根拼音Hēi Fēnɡ Sàn Gēn别名广藤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细圆藤Pericampylusglaucus(Lam.)Merr.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campyl

  • 蜈蚣旗根

    《中药大辞典》:蜈蚣旗根药材名称蜈蚣旗根拼音Wú Gōnɡ Qí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密

  • 倒吊笔叶

    《中药大辞典》:倒吊笔叶药材名称倒吊笔叶拼音Dǎo Diào Bǐ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倒吊笔的叶。全年可采。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quo

  • 兔子毛

    药材名称兔子毛拼音Tù Zi Máo出处《内辈古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西伯利亚艾菊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具多数残留的干

  • 杉木油

    《中药大辞典》:杉木油药材名称杉木油拼音Shā Mù Yóu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杉科植物杉的木材所沥出的油脂。制法《经验广集》:"用纸糊碗面,以杉木屑堆碗上,取炭火放屑

  • 柳叶剑蕨

    药材名称柳叶剑蕨拼音Liǔ Yè Jiàn Jué别名肺痨草、石虎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剑蕨科植物柳叶敛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xogramme salicifol

  • 柯树皮

    《中药大辞典》:柯树皮药材名称柯树皮拼音Kē Sh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柯树树皮的韧皮部。原形态柯树,又名:木奴树(《临海异物志》),石栎、青锡,栲树、稠树。常绿

  • 斑竹壳

    《中药大辞典》:斑竹壳药材名称斑竹壳拼音Bān Zhú Ké别名斑竹衣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箨。功能主治清血热;烧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