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拔毒散

拔毒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

来源锦葵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以全株入药。秋末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别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药》),小拔毒、尼马庄柯(《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锦葵科植物拔毒散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直立半灌木,高约1米余。茎紫褐色,疏被星状毛。下部叶宽菱形或扇形,长宽约2.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或圆,边缘重锯齿;上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4厘米;叶上面被糙伏毛或近无毛,下面被星状短茸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形,脱落。花单生叶腋或丛生于短枝端,花梗中部以上具关节;萼长7毫米,5裂,疏被星状毛;花冠黄色,径约1.5厘米;雄蕊柱被长硬毛。蒴果近球形,径约6毫米,心皮6~9枚,每心皮具2芒状短喙。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灌木丛或山坡。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疔疮,肿毒,肠炎,菌痢,妇女经闭,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②《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③《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瘭疽疔疮: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拔毒散鲜叶捣烂,加红糖或酒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乳汁不通:拔毒散三至五钱,炖猪脚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英文名Herb of Szechwan Sida

别名王不留行、小尼马庄柯、巴掌叶、小拔毒、尼马庄柯、妈妈多、肯麻头、小迷马桩、白背黄花稔、小黄药、迷马桩棵、小克麻、小路边站。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da szechuensis Matsud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拔毒散 直立亚灌木,高约1m。小枝被星状长柔毛。叶二型;叶柄长5-10mm,被星状柔毛;托叶钻形,较短于叶柄;下部的叶宽菱形至扇形,长2.5-5cm,宽近似,先端短尖至浑圆,基部楔形,边缘具2齿,上部的叶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2-3cm,两端钝至浑圆,上面疏被星状毛或糙伏毛至几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毡毛。花单生或簇生于小枝端,花梗长约1cm,密被星状粘毛,中部以上具节;萼杯状,长约7mm,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黄色,直径1-1.5cm,花瓣倒卵形,长约8mm;雄蕊往长约5mm,被长硬毛。果近圆球形,直径约6mm,分果爿8-9,疏被星状柔毛,具短芒。种子黑褐色,平滑,长2mm,种脐被白色柔毛。花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坡灌丛、松林边、路旁和沟谷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下乳;活血;利湿;解毒。主乳汁不下;乳痈;痈肿;小便淋涩;泄泻;痢疾;闭经;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3.《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云南美登木

    药材名称云南美登木拼音Yún Nán Měi Dēnɡ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云南美登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hookeri Loes.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原

  • 四棱筋骨草

    药材名称四棱筋骨草拼音Sì Lénɡ Jīn Gǔ Cǎo别名箭羽草、箭羽舒筋草、筋骨草、假马鞭草来源为马鞭草科四棱草属植物四棱筋骨草Schnabelia oligophylla

  • 面头叶

    药材名称面头叶拼音Miàn Tóu Yè别名栖头恒。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鹧鸪麻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leinhovia hospi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原形态鹧鸪麻

  • 蛤蚧

    《中国药典》:蛤蚧药材名称蛤蚧拼音Gé Jiè英文名GECKO别名对蛤蚧、蛤蚧于、仙蟾来源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 的干燥体。全年均可捕捉,除去

  • 毛莲蒿

    药材名称毛莲蒿拼音Máo Lián Hāo别名结血蒿、万年蓬来源菊科毛莲蒿Artemisia vestita Wall.,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北部、北部至西南部,新疆、西藏。性

  • 栗壳

    《中药大辞典》:栗壳药材名称栗壳拼音Lì Ké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外果皮。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①孟诜:

  • 贝齿

    药材名称贝齿拼音Bèi Chǐ来源药材习分紫贝齿与白贝齿两类,入药以紫贝齿为多。紫贝齿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Erosaria (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

  • 刺苞南蛇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苞南蛇藤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

  • 樟树子

    药材名称樟树子拼音Zhānɡ Shù Zǐ别名樟梨(《纲目拾遗》),香樟子、大木姜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樟木子(《中药志》),樟扣(《广西中药志》),樟子、樟太蔻(《广东中药》Ⅱ)。出处《纲目拾遗

  • 玄精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玄精石药材名称玄精石拼音Xuán Jīnɡ Shí别名元精石、龟背玄精石、玄英石、银精石来源为年久所结的小形石膏,单晶或双晶晶体矿石。全年可采,除去泥土。性味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