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山稗子

山稗子

《中药大辞典》:山稗子

药材名称山稗子

拼音Shān Bài Zǐ

别名红果莎、乌禾、旱稗(《滇南本草》整理本),红稗、野红米草、水高梁、野鸡稗、红米、野高梁(《云南中草药》),土稗子、山高梁(《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莎草科植物山稗子果实、根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秃净草本。根茎横走。茎三棱形。叶线形,长30~50厘米,先端长尖,叶鞘秃净。苞片呈叶状,线形,褐色;穗状花序多数,密集形成顶生圆锥花序式;鳞片淡褐色,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3;囊苞卵形,有短喙,红色。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在宿存的囊苞内。花期春夏。

生境分部生山坡林边或疏林中。分布西南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米:味甘;壳:涩;根叶:苦涩,性微寒。"

②《云南中草药》:"果:甘微辛,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治月经不调,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

①《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

②《云南中草药》:"果:透表止咳,补中利水;根:止血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①治妇人气血亏损,肾肝血虚,行经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疼,肚腹冷疼,气胀,心慌怔忡,血行淡黄色,或三天巳止,或五天再行,七八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经败血之名;或月水过多,将成崩症,或已成血崩:山稗子五钱,煎汤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崩漏,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山稗子根二两。红糖、胡椒为引,水煎服。

③治水痘,百日咳,鼻衄,消化道出血:山稗子全草五至八钱。水煎服。

④治麻疹:山稗子果五钱。水煎服。

⑤治脱肛:山稗子果二两。炖猪大肠服。(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稗子

药材名称山稗子

拼音Shān Bài Zǐ

英文名Bacca Sedge

别名红果莎、旱稗、红稗、水高粱、野鸡稗、红米、野高粱、山小米、土稗子、山高粱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浆果苔草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baccans Nee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浆果苔草,多处生秃净草本,高60-150cm。根茎横走,粗壮,丛生,茎三棱柱形,基部具褐红色、纤维状分裂的叶鞘。叶秆生;叶片线形,革抽,长于秆,长30-50cm ,pa 8-12mm,先端长尖,叶鞘秃净。圆锥花序复出,长5-30cm;侧生枝圆锥花序长5-6cm;苞片叶状,褐色,长于花序,具苞鞘;小穗极多数,雄雌顺序,圆柱形,长1.5-6cm;雌花鳞片长圆卵形,长约3mm,褐红色,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先端钝,具芒尖,脉1-3。果囊倒卵形,稍长于鳞片,肿胀,浆果状,血红色,脉多数,先端争缩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齿。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于宿存的苞囊内。花、果期3-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宜选择肥沃的壤土栽培为佳。

栽培技术,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2-3月。条播或撒播播后盖一层细土。分株繁殖:早春随挖随种,将根茎挖起,分成数兜,每兜有2-3个芽,开行栽种。

田间管理苗出齐后,及时中耕除草,生长前期追肥2-3次。旱季注意灌水。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透疹止咳;补中利水。主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2.《云南中草药》:果:透表止咳,补中利水;根:止血调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川黔鸭脚木

    药材名称川黔鸭脚木拼音Chuān Qián Yā Jiǎo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短序鹅掌柴的茎皮和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bodinieri(Levl.)Rehd,[

  • 狭叶当归

    药材名称狭叶当归拼音Xiá Yè Dānɡ Guī英文名root of Eumenol Angelica别名水大活出处始载于《东北草本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狭叶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天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麻药材名称天麻拼音Tiān Má英文名RHIZOMA GASTRODIAE别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 扒地蜈蚣

    药材名称扒地蜈蚣别名扛棺回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叶入药。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

  • 密陀僧

    《全国中草药汇编》:密陀僧药材名称密陀僧拼音Mì Tuó Sēnɡ别名炉底、陀僧、金陀僧来源天然的矿产密陀僧(Lithargite)很稀少,呈橘黄色小片或土状粉末,其成分为PbO,

  • 石蜐

    《中药大辞典》:石蜐药材名称石蜐拼音Shí Jié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铠茗荷儿科动物石蜐的

  • 蓬莪术

    药材名称蓬莪术拼音Pénɡ é Shù别名蓬莪茂(《药性论》),蒁药(《唐本草》),蓬莪蒁(《日华子本草》),广茂(《珍珠囊》),蓬术(《普济方》),莪蒁(《本草备要》)

  • 赤茯苓

    《中药大辞典》:赤茯苓药材名称赤茯苓拼音Chì Fú Línɡ别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出处《本草集注》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

  • 滇肉棒

    药材名称滇肉棒拼音Diān Ròu Bà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肉座菌科真菌滇肉棒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ostroma yunnanensis M.Za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采摘后烘干

  • 苦瓠叶

    药材名称苦瓠叶拼音Kǔ Hù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壶卢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晒干捣碎为末,盛于磁器内,随身边,或走路口渴,用末一钱入水饮,不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