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大黄

小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大黄

药材名称小大黄

别名大黄

来源蓼科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青海。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痛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大黄

药材名称小大黄

拼音Xiǎo Dài Huánɡ

别名大黄、次大黄、白大黄

出处始载于《藏药标准》。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小大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pumilum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末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10-20cm。茎直立,具短柔毛;基生叶宽卵形,长3-5cm,宽1.5-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有缘毛,上面无毛,有时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沿叶脉被柔毛;主脉粗壮,稍凸出;叶柄粗壮,与叶近等长或比叶片长,茎生叶1-2,较小;托叶鞘膜质。花序圆锥状,铗窄,分枝稀疏;花被片淡绿色,或带紫红色;花梗细弱,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卵状三角形,翅狭窄,长约5mm,宽3-4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4300m的坡灌丛、河谷阶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类圆锥形,上面下细,表面黄褐色,长5-10cm,直径1.5cm,具纵皱纹,断面灰棕色,味苦、涩。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新华本草纲要》:全叶:味苦、酸,性寒。有泻"黄水"、清积热、缓下的功能。用于"黄水"病、腹水、关节炎、搔痒、湿疹、便秘。

2.《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中也。用本品能利二便,消积热、消水、通便,似大黄,但力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槟榔

    《中国药典》:槟榔药材名称槟榔拼音Bīnɡ Lɑnɡ英文名SEMEN ARECAE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成熟种

  • 柠檬桉树脂

    药材名称柠檬桉树脂拼音Nínɡ Ménɡ ān Shù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柠檬桉树干上流出的黑褐色硬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citriodora Hooki.f.采

  • 菜板

    药材名称菜板拼音Cài Bǎn别名节节花、山泽兰、大青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多序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rma macintyrei Dunn[E.rupestre a

  • 落马衣

    药材名称落马衣拼音Luò Mǎ Yī英文名Indian Epimeredi Herb别名马衣叶、假紫苏、土防风、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防风草、秽草、大篾草、大羊古骚、排风草、臭苏、野苏麻、土藿

  • 喜树果

    药材名称喜树果拼音Xǐ Shù Guǒ英文名Fructus Camptothecae Acuminatae别名千丈树、水栗子、天梓树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

  • 蜀漆

    《中药大辞典》:蜀漆药材名称蜀漆拼音Shǔ Qī别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嫩枝叶。夏季采收,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常山"条。生境

  • 兔肉

    《中药大辞典》:兔肉药材名称兔肉拼音Tù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占兔、东北兔、高原兔、华南兔、家兔等的肉。原形态①蒙古兔,又名:草原兔、跳猫。体形中等,长约45厘米,尾

  • 岗梅根

    《中药大辞典》:岗梅根药材名称岗梅根拼音Gǎnɡ Méi Gēn别名百解(《广西中兽医药植》),土甘草、秤杆根、盆包银(《南宁市药物志》),点秤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星根(《广

  • 海狗油

    药材名称海狗油拼音Hǎi Gǒu Yóu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海豹科动物海豹的脂肪油。取海豹的脂肪,入锅熬炼,滤取净曲。原形态参见"海狗肾"条性味性热。功能主治善消利。治

  • 炸腰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炸腰果药材名称炸腰果别名镰叶解宝树来源椴树科扁担杆属植物镰叶扁担杆Grewia falcata C. Y. Wu,以全株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研末。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