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叶爬岩香

小叶爬岩香

药材名称小叶爬岩香

拼音Xiǎo Yè Pá Yán Xiānɡ

别名小毛蒟、十八风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小叶爬岩香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arboricola C.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小叶爬岩香 藤本,长达数米。茎、枝平卧或攀援,节上生根,幼时密被锈色粗毛,老时脱落变稀疏。叶互生,全缘;小枝上的叶柄较短,长5-10mm,而匍匐枝上的叶柄较长,长1-2.5cm,被粗毛,基部具鞘;小枝上的叶长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1cm,宽3-4.5cm,先端短渐尖,基部偏斜或半心形,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或近对生,离基1-2cm从中脉发出,余者均近基出,网状脉明显,被毛与匍匐枝的叶相同;匍匐枝上的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5cm,宽2-3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稍不等,两面被粗毛,背面脉上尤甚,毛通常向上弯曲,且脱落变稀疏。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纤细,长5.5-13cm,直径2-3cm;总花梗与上部的叶柄等长或略长,其与花序轴均被毛;苞片圆形,具短柄,盾状,直径0.7-1mm,背面无毛,腹面与花序轴着生处被束毛;雄蕊2,花丝短,花药近球形;雌花序长4-4.5cm,苞片、花序轴与雄花序的无异,子房近球形,离生,柱头4,线形。浆果,倒卵形,离生,直径约2mm。花期3-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2500m的疏林或山谷密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石山。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起台湾,西至西藏的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藤扭曲,细茎有较密的褐色粗毛,老茎的粗毛较稀疏,具纵向棱状条纹。叶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膜质,先端短尖,基部心形稍偏斜,两面具细腺点,并被有向上弯曲的粗毛,叶脉5-7条,最上1对离基1-2cm从中脉发出,余均近基出,网状脉明显。茎藤上常带有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气香,味辛辣。

化学成分小叶爬岩香含3,4-二甲氧基苯丙酸(3,4-dimethoxyphenyl propionic acid)以及3,4-二甲氧基苯丙酰胺(3,4-dimethoxyphenyl propionamide)。

药理作用1.镇痛作用 小叶爬岩香内含的挥发油、碱性部分和酸性部分都有镇痛作用。有效成分中3,4-二甲氧基苯丙酰胺(DMPPA)作用强,小鼠热板法或光刺激甩尾法均证明DMPPA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家兔钾离子透入镇痛试验ED50为24.5±1.6mg/kg,有效持续时间为1-3小时 40分钟。

2.镇静安定作用 猴用DMPPA后比较安静,活动减少。DMPPA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抗苯丙胺的兴奋作用,且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加强。

毒性DMPPA小鼠尾静脉注射LD50为179.5±11.6mg/kg,腹腔注射为300±9.4mg/kg,皮下注射为484.2±9.8mg/kg。小鼠跳跃试验和猴成瘾试验证明DMPPA无成瘾性。在猴成涌试验中,共享药109日,总剂量5050mg/kg,检查丙氨酸转氨酶、非蛋白氮、心电图未见异常,仅见流涎,偶有恶心、呕吐。

性味辛;微湿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舒筋。主风寒湿痹;脘腹冷痛;扭挫伤;牙痛;风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 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酒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饿蚂蝗

    《全国中草药汇编》:饿蚂蝗药材名称饿蚂蝗拼音è Mǎ Huánɡ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来源豆科山绿豆属植物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e (D.

  • 脾寒草

    《中药大辞典》:脾寒草药材名称脾寒草拼音Pí Hán Cǎo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直立婆婆纳的全草。春、夏间采收。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体具细软毛。茎直立,或下部

  • 血党

    药材名称血党拼音Xuè Dǎnɡ别名珍珠盖伞、假血党、大巴戟、石狮子、铁郎伞、美女怀胎、散血丹、小罗伞、小凉伞、斑叶朱砂根、活血胎、腺点紫金牛、郎伞、铁雨伞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山血丹的根或全株

  • 水棘针

    药材名称水棘针拼音Shuǐ Jí Zhēn别名山油子、土荆芥、细叶山紫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水棘针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ethystea caerule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切

  • 树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葱药材名称树葱拼音Shù Cōnɡ别名石葱、蜈蚣草、毛兰来源兰科毛兰属植物树葱Eria pannea Lind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研末。性味苦,

  • 地瓜根

    《中药大辞典》:地瓜根药材名称地瓜根拼音Dì Guā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性味苦涩,凉。①《滇南本草》:"性凉,味苦涩。"②《草木便方》:&qu

  • 梵天花根

    《中药大辞典》:梵天花根药材名称梵天花根拼音Fàn Tiān Huā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性味甘苦,温。①《福建民间草药》:"甘,温。"

  • 大果卫矛

    药材名称大果卫矛拼音Dà Guǒ Wèi Máo英文名root of Denseflower Euonymus别名白鸡槿、青得方。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果卫矛的根

  • 偏瓣花根

    药材名称偏瓣花根拼音Piān Bàn Huā Gēn英文名Plagiopetalum esquirolii(Levl)Rehd.[Sonerila esquirolii Levl.]来源药材基源:为野

  • 车前状垂头菊

    药材名称车前状垂头菊别名车前叶点头菊来源菊科车前状垂头菊Cremanthodium plantagineum Maxim., f. ellisii (Hook. f.) Goo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