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女金芦

女金芦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金芦

药材名称女金芦

别名扇把草、地蜈蚣石蚕、石角、小骨碎补、紫柄茀蕨

来源蕨类水龙骨紫柄茀蕨Phymatodes crentopinnata (Clarke) Ching,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导滞,消滞。主治腹胀,便秘,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腰腿痛。还可治小儿惊风等症。

用法用量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女金芦

药材名称女金芦

拼音Nǚ Jīn Lú

别名扇把草、石蚕、石角、凤尾金星、小骨碎补、地蜈蚣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紫柄假瘤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crenato-pinnata(C.B.Clarke)Ching[Polypodium crenato-pinnatum C.B.Clark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夏、秋季较多。采挖后,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20-35cm。根茎横生,被红棕色、披针形鳞片,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5-20cm,红棕色,光滑无毛;叶片纸质,长10-15cm,宽6-9cm,羽状深裂;裂片5-8对,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钝头或钝尖头,基部1对裂片近开展,往往呈不整齐的羽裂,裂片之间呈狭翅状,边缘有圆钝齿或不整齐的羽裂;侧脉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裂片下面的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不具隔丝;孢子椭圆形,孢壁表面光滑。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的山地松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等地。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导滞;舒筋活络。主咽喉炎;小儿惊风;毒蛇咬伤;狂犬病;淋巴结核;尿路感染;食少;腹胀;便秘;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切细,开水冲服;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菖蒲

    《中药大辞典》:岩菖蒲药材名称岩菖蒲拼音Yán Chānɡ Pú别名岩七、兰花岩陀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的根茎。全年可采,除去叶鞘及须根,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留兰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留兰香药材名称留兰香拼音Liú Lán Xiānɡ别名香花菜、绿薄荷、青薄荷、鱼香菜来源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M. viri

  • 苦玄参

    药材名称苦玄参别名蛇总管[广西]、鱼胆草、落地小金钱、四环素草来源玄参科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公英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公英叶风毛菊拼音Gōnɡ Yīnɡ Yè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dandelion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叶风毛菊的全草。拉丁植

  • 落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葵药材名称落葵拼音Luò Kuí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来源落葵科落葵属植物落葵B

  • 金丝桃果实

    药材名称金丝桃果实拼音Jīn Sī Táo Guǒ Shí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桃的果实。性味甘。功能主治治肺病,百日咳。复方①治肺病:金丝桃果实三钱,麦冬三钱,阿

  • 黄多孔菌

    药材名称黄多孔菌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黄多孔菌Polyporus elegan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长在阔叶树朽木及枯树上,偶尔生长于针叶树的腐木上。

  • 一颗血

    《中药大辞典》:一颗血药材名称一颗血拼音Yì Kē Xu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金雀花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细小,匍匐,节处生根,须根上有根瘤。3出复叶,叶

  • 铁罗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罗汉药材名称铁罗汉来源毛茛科铁罗汉Aconitum changranum W. T. W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用于

  • 苦壶卢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药材名称苦壶卢拼音Kǔ Hú Lú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