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麦

大麦

《中药大辞典》:大麦

药材名称大麦

拼音Dà Mài

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果实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无毛。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仪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长成短芒,长仅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颖果与内外稃愈合,罕有分离者,颖果背有沟。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甘咸,凉。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性平,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①《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②《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③《崔禹锡食经》:"主水痮。"

④《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⑤《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复方①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④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麦

药材名称大麦

拼音Dà Mài

英文名Barley

别名麰、稞麦、麰麦、牟麦、饭麦、赤膊麦。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颖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rdeum vulgare L.

采收和储藏:4-5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大麦 越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cm。叶鞘松驰抱茎;两侧有较大的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扁平,长9-20cm,宽6-20mm。穗状花序长3-8cm(芒除外),径约1.5cm小穗稠密,每节着生3枚发育的小穗,小穗通常无柄,长1-1.5cm(除芒外);颖线状披针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背部无毛,有5脉,顶端延伸成芳,芒长8-15cm,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有纵沟或内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时与外稃粘着,不易分离,但某些栽培品种容易分离。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大麦适应性强,分布很广,寒冷和温暖的气候均能生长。以疏松、肥沃的微碱性土壤栽培,酸性强的红壤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一般于10-11月播种,先播冬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后播春性品种。在整好的地上,将处理好的种子无匀撒播,深度以2-3cm为宜,播后盖土。 田间管理 苗期注意匀苗,及时中耕除草和追肥,干旱结合追肥浇水。越冬期间,施用堆肥,培土镇压。做好排灌工作。 病虫害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为害根部, 可用90%敌百虫500g加水500kg,浇在受害苗附近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喷雾。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呈梭形,长8-12mm,直径1-3mm。表面淡黄色,有1条纵沟。质硬。断面粉性,白色。气无,味微甘。

药理作用大麦含尿囊素,以0.4-4%溶液局部应用,能促进化脓性创伤及顽固性溃疡愈合。

性味甘;凉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宽肠;利水。主腹胀;食滞泄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朱丹溪:“大麦安装熟,人多炒食,此物有火,能生热病。”(引自《纲目》)

各家论述1.《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2.《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3.《崔禹锡食经》:主水胀。4.《本草拾遗》:调中止泄。5.《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6。《本草衍义》: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将此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兰药材名称吊兰拼音Diào Lán别名硬叶吊兰、钓兰来源百合科吊兰属植物吊兰Chlorophytum capense (L.) O. Kuntze,以全草入药

  • 仙人掌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人掌药材名称仙人掌拼音Xiān Rén Zhǎnɡ别名仙巴掌、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来源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Ker-Ga

  • 颠茄草

    《中国药典》:颠茄草药材名称颠茄草英文名HERBA BELLADONNAE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的干燥全草。在开花至结果期内采挖,除去粗茎及泥沙,切段干燥。性状

  • 獾油

    《全国中草药汇编》:獾油药材名称獾油拼音Huān Yóu来源鼬科动物狗獾Meles meles L.的脂肪经加工而成。秋冬捕捉。炮制取肉油,洗净,切碎,置锅内炼油,去渣,放冷后加入冰片适量(

  • 滇鸡骨常山

    《中药大辞典》:滇鸡骨常山药材名称滇鸡骨常山拼音Diān Jī Gǔ Chánɡ Shān出处《中药材品种论述》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枝叶。夏季采收。晒干,或切成厚片。原形态鸡骨常山(

  • 乌鸦翅羽

    《中药大辞典》:乌鸦翅羽药材名称乌鸦翅羽拼音Wū Yā Chì Yǔ别名鸦翅(《丹溪心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的翅羽。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鸦"条。功能

  • 牛背鹭

    药材名称牛背鹭拼音Niú Bèi Lù英文名bittern别名黄头鹭、尼鹭、家畜鹭鸶、红头鹭、畜鹭、红头官、放牛郎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鹭科动物牛背鹭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鸢胆

    《中药大辞典》:鸢胆药材名称鸢胆拼音Yuān Dǎ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胆。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心胃气痛。复方治心胃气痛:鸢胆、鸢心、鸢肚。共炕

  • 地花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花生药材名称地花生拼音Dì Huā Shēnɡ别名翻转红、猪大肠来源远志科地花生Polygala crotalarioides Buch.-Ha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海韭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韭菜药材名称海韭菜拼音Hǎi Jiǔ Cài来源水麦冬科水麦冬属植物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