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刺黄芩

刺黄芩

药材名称刺黄芩

拼音Cì Huánɡ Qín

别名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大叶刺黄柏常绿灌木,高1.5-2m。茎直立,粗壮。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9-15,或更多;小叶片革质,卵形或长圆形,长约7cm,宽约4.5cm,先端渐尖,边缘反卷,有2-7个大刺状锯齿,无小叶柄。总状花序丛生于茎顶,近于直立;花黄色,微下垂;花梗细短。浆果卵圆形,先端柱头宿存,熟时暗蓝色,外有白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或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肺痨咳嗽咯血;黄疸;湿热腹泻;痢疾;目赤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芒花

    药材名称芒花拼音Mánɡ Huā别名芭茅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原形态芒,宿根多年生草

  • 杓儿菜

    药材名称杓儿菜拼音Sháo ér Cài别名挖耳草、芸香草、毛叶草、野烟、牛儿草、牛牛草、金挖耳、大白泡草、倒提壶、野葵花、六氏草、毛叶芸香草、野朝阳柄出处杓儿菜始载于《救荒本草》,云:"杓儿菜,生密

  • 蒙疆苓菊

    药材名称蒙疆苓菊别名蒙古久苓草、地锦花、鸡毛狗来源菊科蒙疆苓菊Jurinea mongolica Maxim.,以茎基部绵毛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新疆。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外伤出血,鼻出血。

  • 大叶白头翁

    《中药大辞典》:大叶白头翁药材名称大叶白头翁拼音Dà Yè Bái Tóu Wēnɡ别名一面青(《分类草药性》),山萩(《中国物图鉴》),大火草(《重庆草药》)

  • 白蔹

    《中国药典》:白蔹药材名称白蔹拼音Bái Liǎn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

  • 白屈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屈菜药材名称白屈菜拼音Bái Qū Cài别名山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北京]来源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 红子根

    《中药大辞典》:红子根药材名称红子根拼音Hónɡ Zǐ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9~10月采挖,洗净,晒干。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q

  • 薄雪草

    药材名称薄雪草拼音Báo Xuě Cǎo别名小毛香、火绒草、小白头翁、小毛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

  • 毛女贞

    药材名称毛女贞拼音Máo Nǚ Zhēn别名山万年青、蚊子木、岩白蜡、蜡树、细木南、回嚼、苦丁茶、苦味散、冬青出处始载于《广西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光萼小蜡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赭石

    药材名称赭石拼音Zhě Shí英文名HAEMATITUM别名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来源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 。采挖后,除去杂石。性状本品为鲕状、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