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九龙藤

九龙藤

《中药大辞典》:九龙藤

药材名称九龙藤

拼音Jiǔ Lónɡ Ténɡ

别名过岗龙(《生草药性备要》),乌郎藤(《中国树木分类学》),乌藤、串鼻藤(《广西中兽医药植》),燕子尾(《南宁市药物志,),猪蹄叉、羊蹄又(《广西中草药,),黄开口、子燕藤、五里蘑、双木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夜合草、干打捶、九牛燥、五花血藤;马脚藤(《湖南药物志》),飞扬藤、羊蹄风(《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龙须藤。随时可采,采后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攀援本质藤本,高2~7米。幼枝浅黄色,密布锈黄色皮孔,嫩枝、花序、叶背均被短茸毛,卷须2个对生或1个。单叶互生,卵圆形,矩圆形或心脏形,长5~9厘米,宽2.5~5厘米,半革质,前端分裂,或凹头,全缘,基部圆形或微凹或耳廓形;叶柄长22~40毫米,两端膨大;托叶针状,早脱,秃净。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简5裂,长三角状,表面具短茸毛;花瓣5片,白色,离生;雄蕊10,3枚较粗壮,花药2室,纵裂,丁字药;雌蕊1,被很短茸毛,花柱成喙状。荚果表面有细网状纹,熟时开裂。种子黑色,扁圆形。花期9~10月。果期翌年1~2月(广西)。

生境分部生于沟边、山谷、河边、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根及茎皮含鞣质20.76%。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去瘀,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接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用1~2两)。

复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九龙藤一至二两,两面针二至三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九龙藤

药材名称九龙藤

拼音Jiǔ Lónɡ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Champion Bauhinia

别名过岗龙过江龙、邬郎藤、乌藤、串鼻藤、飞扬藤、山道藤、九龙根羊蹄风、黄开口、子燕藤、五里藤、双木蟹、九牛燥、五花血藤、马脚藤、马蹄叶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根或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uhinia championii(Benth.) Benth.[Phanera championii Benth.;Bauhinia hunanensis Hand.Mazz.;B.championii(Benth.) Benth.var.acutifolia L.Che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砍取茎干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泥土,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龙须藤木质藤本:有卷须。嫩枝和花序被紧贴的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纤细,略被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心形,长3-10cm,宽2.5-6.5cm,先端锐渐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紧贴的短柔毛,渐变无毛或近无毛,干时粉白褐色;基出脉5-7条。花两性,总状花序狭长,腋生,有时与叶对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长7-20cm;苞片与小苞片小,锥尖,早落;花梗纤细,长1-1.5cm;花托漏斗形,长约2mm;萼杯状,裂片5,披针形,长约3mm;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生丝毛;能育雄蕊3,无毛,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仅沿两缝线被毛,花柱短,柱头小。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扁平,长7-12cm,宽2.5-3cm,无毛果瓣革质。种子2-5颗,圆形,扁平,直径约1.2cm。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木丛中、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规则皱沟纹。质坚实,难折断,切断面皮部棕红色,木部浅棕色,有2-4圈深棕红色环纹,习称“鸡眼圈纹”,针孔状导管细而密。气无,味微涩。

以藤茎粗,断面“鸡眼圈纹”明显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含5,6,7,5ˊ-四甲氧基-3ˊ,4ˊ-亚甲二氧基黄酮(5,6,7,5ˊ-tetramethoxy-3ˊ,4ˊ-methylene dioxyflavone),5,6,7,3ˊ,4ˊ,5ˊ-六甲氧基黄酮(5,6,7,3ˊ,4ˊ,5ˊ-hexamethoxyflavone),5,7,5ˊ-三甲氧基-3ˊ,4ˊ-亚甲二氧基黄酮(5,7,5ˊ-trimethoxy-3ˊ,4ˊ-methylenedioxyflavone),5,6,7,3ˊ,4ˊ-五甲氧基黄酮(5,6,7,3ˊ,4ˊ-pentamethoxyflavone),5,7,3ˊ,4ˊ5ˊ-五甲氧基黄酮(5,7,3ˊ,4ˊ5ˊ-pentamethoxyflavone),5,7,3ˊ,4ˊ-四甲氧基黄酮(5,7,3ˊ,4ˊ-tetamethoxyflavone),龙藤甙(bauhin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等。

性味苦苦;平;无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偏瘫,胃脘痛,疳积,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用量加倍;或浸酒。

复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九龙藤一至二两,两面针二至三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各家论述《南宁市药物志》:祛风,祛瘀,治风湿骨痛,跌打接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量天尺

    《全国中草药汇编》:量天尺药材名称量天尺拼音Liànɡ Tiān Chǐ别名霸王鞭、霸王花、剑花、三角火旺、七星剑花来源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 (Ha

  • 五香血藤

    《中药大辞典》:五香血藤药材名称五香血藤拼音Wǔ Xiānɡ Xuè Ténɡ别名大活血(《天目山药植志》),紫金藤、钻骨风(《贵州草药》),血藤(《中草药资料》)。出处《贵州草药

  • 龙须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藤药材名称龙须藤拼音Lónɡ Xū Ténɡ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

  • 台湾泡桐

    药材名称台湾泡桐拼音Tái Wān Pào Tónɡ英文名Bark or root of Kawakami Paulowni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台湾桐的树皮。拉丁植物

  • 万年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年松药材名称万年松拼音Wàn Nián Sōnɡ来源蕨类石松科万年松Lycopodium pulcherrimum Wall.,以全草入药。原形态浙江、安徽、

  • 红缘层孔菌

    药材名称红缘层孔菌拼音Hónɡ Yuán Cénɡ Kǒnɡ Jūn别名红缘树舌、红缘层孔、松生层孔、红带菌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松生拟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mitopsis

  • 虎睛

    药材名称虎睛拼音Hǔ Jīnɡ别名虎眼睛(《别录》)。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眼睛。将虎睛成对割下,放在炒热的谷子内烘,冷后再炒再烘,至干燥为度。生境分部产于东北及华南各地。性状呈椭圆形,

  • 三叉虎根

    药材名称三叉虎根拼音Sān Chā Hǔ Gēn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根或根皮。原形态形态详"三丫苦叶"条。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

  • 月光花种子

    药材名称月光花种子拼音Yuè Guānɡ Huā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月光花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nwtionaculeatum(L.)House采收和储藏:秋、冬

  • 臭节草根

    《中药大辞典》:臭节草根药材名称臭节草根拼音Chòu Jié Cǎo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根功能主治捣浆,洗肿毒。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