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齿燥

齿燥

前板齿(门牙)干燥不润。新病齿燥,伴有垢秽、口臭等,多属肺胃火盛,津液大伤。久病齿燥如枯骨样,多属肾阴严重亏耗,病多危重。

猜你喜欢

  • 疮疡发寒热

    证名。见《外科理例》卷一。指患疮同时出现发热恶寒的症状。因其荣卫不行,经络阻塞,疮毒焮发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兼解表,方用葛根汤,或升麻汤;若脓成而见之,多为气虚血虚所致,宜托里、调补气血,方用四君子汤,

  • 抱朴子

    ①是葛洪之自号。见葛洪条。②书名。晋·葛洪撰。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讲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等,属道家,是古代有关气功、炼丹的重要著作;外篇讲人事问题,属儒家。

  • 肺满

    证候名。指肺脏为邪气壅滞而满实。症见喘息而两胁胀满。《素问·大奇论》:“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 镇心定痫汤

    《杂病证治新义》方。菖蒲、黄连、远志、胆南星、半夏、天竺黄、钩藤、僵蚕、龙齿。水煎,化服磁朱丸。治诸痫。重症加牛黄、全蝎。

  • 蒲槌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 小溪

    见溪谷条。

  • 阴阳之人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参见阳人、阴人条。

  • 麻九畴

    【生卒】:约1183~1232【介绍】:金代医家。字知几。易州(今河北易县)人。由于廷试不中,隐居;后被荐为太常寺博士,不久以病辞归。移居今河南,因病从名医张子和学医,交往密切,尽传其学。并对张子和的

  • 产后汗出

    病证名。清·王实颖《新产证治》:“产后汗出不止。由劳伤脾,惊伤心,怒伤肝,患此三者,不宜即加敛汗之药,但令神安则汗自止。且血块作痛,芪术未可遽加。凡产毕,先服生化汤两帖,以消块,继服调卫止汗汤(黄芪、

  • 颅囟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颅息。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