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又名训疽。指发于指端和手心、足心及心窝部的瘭疽。证治见瘭疽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介绍】:宋代人。撰有《尊生要诀》1卷。
证名。亦作肢节烦痛。指四肢关节烦热疼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伤寒论辑义》卷三:“支节者,四肢百节也。若言百节,则似周身百节烦疼,此恐不然,当是四肢之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乌药顺气汤,见该条。
出《伤寒论》。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故更衣指排解大便。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横舌,即哑门,见该条。
经穴分类名。见《医学入门》。即经外奇穴,详该条。
【介绍】:宋代藏医学家。出生于西藏雅隆地区。潜心钻研“八支”医理,著有《经释月光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