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门

风门

经穴名,代号BL12。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通过。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即耳屏间切迹相平处,相当于听会的部位。《厘正按摩要术》:“风门在耳前,少阳经所主,色黑则为寒为疝,色青则为燥为风。”

猜你喜欢

  • 红果子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山楂之别名,详该条。

  • 五尸丸

    《外台秘要》卷十三方。芍药、桂心各八分,吴茱萸一合,朱砂、川芎、炮乌头、干姜各四分,川椒一两,栀子仁五分,炒巴豆四十枚(胡洽方有芫花四分、野葛皮二分)。为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三丸,日三次。治诸尸

  • 摄龟

    出《尔雅》。为夹蛇龟之别名,详该条。

  • 陈直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家。1078~1085年间(元丰中)为泰州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县)县令,著《奉亲养老书》1卷。

  • 叶下双桃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 地青杠

    见《分类草药性》。为紫金牛之别名,详该条。

  • 脾主四肢

    脾的功能之一。水谷清阳之气由脾气输布,充养四肢,四肢的功能活动,与脾有密切关系。《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临床上脾气虚弱则见四肢乏力、消瘦或浮肿;脾受湿

  • 中都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

  • 肾热痿软

    证名。指房劳太过,精耗髓虚所致的痿症。《症因脉治》卷三:“肾热痿软之症,腰骨不举,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足不任地,骨痿不能起于床,此《内经》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补肾填精,滋阴清热,可用人参固本丸、坎离

  • 吴世昌

    【介绍】:清代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抄辑有《奇方类编》2卷(17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