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黑子

面黑子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又名黑痣黑子。由肾经气滞皮肤而成。多发于面部。呈黑褐色之扁平隆起,散在分部,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有时表面可生硬毛;对生长迅速,或突然增大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有恶变可能。一般不需治疗。如生长在易受磨擦部位而逐渐扩大,颜色变深者,可外点水晶膏。相当于色素痣或毛痣。

猜你喜欢

  • 广肠

    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灵枢·肠胃》:“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证治要诀》:“广肠,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

  • 王贤

    【介绍】:清代医生。字世瞻。履贯生平未详。著有《脉贯》一书(1711年刻行)。

  • 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

    书名。即《古方新解》的增注本。详古方新解条。

  • 二十三蒸

    古病名。古代二十三种蒸病的总称。《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四、髓蒸,髓沸热;五、骨蒸,齿黑;六、筋蒸,甲焦;

  • 助阳和血汤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 火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丁同“疔”,火丁为十三丁之一,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靥,四边有皰浆,又如赤粟米,治见疔疮条。

  • 折里十补散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 鸣蝉

    出《新修本草》。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 胎前气急不得卧

    病证名。《女科秘要》卷二:“此乃过食生冷,兼有风寒中胃肺经,因而生痰气急。”宜紫苏安胎散(紫苏、枳实、桔梗、大腹皮、贝母、知母、当归、五味子、甘草、石膏、桑白皮)。

  • 太阳少阳并病

    病名。指太阳病证未解,而少阳病证已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景岳全书·伤寒典》:“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